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08] 發展公益性NGO 構建和諧社會

■楊志紅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副主席 廣東省政協常委

 鼓勵發展公益性非政府組織,是解決困難群體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中國目前雖然還不具備完全放開各類民間組織的條件,但可以優先發展公益性NGO(非政府組織),引導群眾在自治組織中學習參與管理和為公眾服務。應採取有效措施,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和組織廣泛參加以社會救援、社會互助為宗旨的公益性NGO。

 目前,中國改革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過程中,中國存在著較大規模的社會困難群體,如何使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逐步得到改善,是一個重大課題。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胡錦濤主席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我認為,構建和諧社會,發展公益性非政府組織不可忽視。

政府無法包攬所有社會公益

 不久前,我在《南方日報》看到一則報道,說是中國最大的慈善機構有一個統計,10年來他們一共募集到15億人民幣,其中70%是來自國外和港澳地區。對此,我感到內地應借鑒國外和香港經驗,鼓勵發展公益性非政府組織。國外通常把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分為「公益性組織」和「互益性組織」。公益性組織是為社會公益設立的,面向整個社會。互益性組織則面向一定社會群體,以行業為邊界,主要為同行業的企業家們提供互益性的公共服務。我認為構建和諧社會,公益性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更加重要。

 過去26年來,我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們的觀念也在逐步改變。按照過去的傳統,政府對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要管到、都要包攬。這種大包大攬的做法,實際上是政府承擔了無限的責任。改革開放使我們的國家走上了市場經濟的道路。搞市場經濟,光靠政府和企業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好多事情,政府讓企業去幹了,但還是有許多事情企業是不願意去幹的,政府也很難包攬。比如一些無利可圖的事,企業就不會幹。一些社區的事,政府有時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政府要管的大事要事太多了。所以,鼓勵發展公益性非政府組織,是解決許多社會問題和矛盾的好方法。

解決困難群體重要途徑

 中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困難群體的數量較大,包括城鎮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農村處在較差生產生活條件中的貧困農民,靠國家給予的扶持政策和家庭幫助維持較低生活水平的殘疾人,等等。他們構成我國社會的相對困難群體。這些龐大的社會困難群體,是我國的特殊國情。社會困難群體中有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的不幸人群,應該得到社會的關懷。有由於受國家體制改革和企業結構調整影響下崗失業的人員和地區差異造成的貧困群體,應該得到社會的補償和幫助。也有一部分是由於知識技能低或不辛勤勞動導致貧困的人,需要社會給予激勵。我認為,鼓勵發展公益性非政府組織,是解決困難群體問題,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途徑。

 世界許多國家在社會轉型時期,為了減少和緩和社會矛盾,加快社會問題的解決,都發揮政府、市場和民間組織的作用,靠三方面的共同力量,特別是公民的自治作用來維持社會秩序,推動社會持續發展。在21世紀,對國家/市場/社會這種三維體制,哪個國家能建立得早一些、結合運用得好一些,哪個國家就能發展得快一些。在21世紀裡領先的國家必定是三維體制的國家。中國如要趕上去,必須盡快建立起三維體制,公益性NGO就是三維體制中發揮社會功能的重要一維。

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經驗

 我國應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經驗,鼓勵發展公益性NGO。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NGO都發展得比較成熟。著名的國際NGO包括:香港樂施會、美國福特基金會、英國救助兒童會、無國界衛生組織、微笑列車、綠色和平組織、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等。香港的公益性民間組織共有九大類,包括社區發展、家庭及兒童服務、康復服務、安老服務、學齡兒童及青年服務、長期患病服務等。香港樂施會等公益性NGO的宗旨,是跨越種族、性別、宗教和政治的界限,與貧困群體一起面對貧窮和苦難,讓所有人都得到尊重與關懷,享有食物、居所、就業機會、教育及醫療衛生等基本權利。

鼓勵發展公益性NGO的建議

 本人建議,目前內地可採取五方面措施發展公益性NGO:

 首先是完善立法,修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基金會登記管理條例》,規範公益性NGO的法律地位、作用和權利義務,從法律上鼓勵公益性NGO發展。

 第二,香港樂施會每年用於內地的資金大約在2300萬以上;福特基金會每年用於中國的資金預算大約在8000萬以上;英國救助兒童會每年在中國的預算大約為1200多萬人民幣;無國界衛生組織在中國開展專案的有法國、英國、比利時和荷蘭的無國界衛生組織;微笑列車已投入了近2億人民幣在中國開展關於唇顎裂方面的研究、培訓和補救治療;綠色和平組織目前每年在中國(包括香港特區)的預算在500萬左右;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於1993開始在中國開展活動;英國海外志願服務社每年在中國的經費預算大約為3000多萬。中國加入WTO以後更加與國際接軌。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外、境外公益性NGO將進入中國;另一方面,根據國際慣例,中國也需要通過本國的公益性NGO與國外、境外的相應組織開展合作與交流。建議內地公益性NGO加強與國外、境外公益性NGO交流合作,特別是加強與香港的公益性NGO交流合作。

 第三,內地政府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將條件成熟的部分社會救助和社會服務的工作,轉移給公益性NGO去做,並推動社會各界人士自願組織起來,設立扶危、濟困、安老、助殘等各類公益性NGO。

 第四,參照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對企事業向社會救助性民間組織捐贈的資金准予稅前扣除,對個人的捐贈,准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全額扣除。用稅收優惠政策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社會救助事業的積極性。

 第五,鼓勵各界群眾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各種形式的幫助他人的志願者活動,並在目前已允許設立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公立基金會的基礎上,允許國內外、境外企業和個人利用自身捐贈的財產設立私立基金會。 (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