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09] 和諧、和解、和平:治國新理念

■劉夢熊 信用卡防盜系統(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中央新領導層在內地、香港倡導「和諧社會」,在兩岸關係推行「和解精神」,在對外關係強調「和平合作」,這「三和」內核,正顯示出中共完成了由革命黨向執政黨治國理念方面的轉變。

 報載,日前在河內訪問的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越南國會演說中重申:各國不應懼怕中國強大,因為中國的發展是多方面的,朝向和平而且重視合作,不會為任何國家帶來障礙,反而會有利和平、穩定和全球的繁榮。胡總的講台在越南,話是說給「各國」聽,如此強調「和平」,是意味深長的。

 大家知道,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由於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致力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方位的開放,中國已成為公認的「世界工廠」兼「世界市場」。然而,正如韓愈所說的「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隨著中國日漸強大,死抱冷戰思維的某些國際勢力炮製的「中國威脅論」隨之而起,為「遏制中國」製造藉口;中國以空前廣度和深度融入國際社會,「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國際市場無遠弗屆、「水銀瀉地」的同時,貿易摩擦也接踵而來;還有「台獨」、「藏獨」勢力積極找尋「國際保護傘」,不時製造「外交噪音」。面對這種開放與競爭俱興,融入與摩擦並存,機遇與挑戰齊來的國際環境,中國為爭取周遭有一個和平安定環境,以令自己能「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專致於十三億人口繁重無比的國計民生,所以,對外關係反覆強調「和平、合作」,這既是大國責任之所在,也是國家利益之所在。

和平外交與和諧社會互為表裡

 常言: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中國對外關係強調和平合作,是與在國內倡導和諧社會互為表裡的。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國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計劃經濟也轉軌為市場經濟。在這過程中,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和矛盾,例如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夠協調,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不夠配套,人治傳統與法治要求尚未完全合拍,東部和中西部發展不平衡,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有擴大趨勢,另外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也帶來了人與自然環境關係的惡質化,以及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對能源、原材料的巨量需求與中國本身「地大物不博」的矛盾等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中國領導層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並精心制訂了實現這些要求的相應規劃和措施。回顧改革開放前政治運動不斷「人鬥人」那種狀況,令人深刻感到,時代不同了,社會進步了!

只是「快」與「穩」的差別

 97回歸,使香港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與內地倡導「和諧社會」相配套,中央同時倡導「和諧香港」。去年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訪問中東時指出,「中央和香港『民主派』……又不是阿(拉伯)以(色列)衝突」,「應該加強溝通」。今年九月,曾副主席旋風式訪問香港,在各種場合強調「和睦才能穩定,和諧才能繁榮」。同月下旬,由曾蔭權特首率領包括「民主派」在內的全體立法會議員訪粵行,實現回歸八年來的「破冰之旅」。這一系列事態的良性發展,說明中央對「一國兩制」方針是「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即香港作為一個多元社會,存在不同的政治取向、價值觀並相應產生不同的政治派別是正常的;只要擁護香港回歸中國,擁護「一國兩制」,支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藏獨」、「疆獨」,那末,包括「民主派」支持者在內,都屬愛國同胞。

 至於政制改革,無論中央與香港特區之間,抑或香港社會內部,都不存在「爭取民主」與「反對民主」的對決,下一步發展只是「快」與「穩」的差別,而絕非「有」與「無」的問題。大家的「最終目標」都是按《基本法》所規定達至普選,方向都是一致的。不論出現什麼情況,天也不會塌下來,也改變不了香港社會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的趨勢。

「三和」內涵意義深刻

 台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與中國對外講「和平」,內地、香港講「和諧」的大氣候相適應的是,兩岸關係講「和解」。今年春以來,中央領導層一再重申「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對台方針,先後隆重、熱情地迎來了國民黨副主席江炳坤「破冰之旅」、國民黨主席連戰「和平之旅」、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搭橋之旅」和新黨主席郁慕明「民族之旅」並都達成共識;中共領導人還誠懇寄語民進黨當局「不管以前說過什麼,做過什麼,只要回到「九二共識」、承認「一個中國」,也歡迎來大陸談;並單方面主動採取允許十八種台灣農產品以「零關稅」銷往大陸,開放內地遊客訪台及贈送熊貓等善意措施。這一系列舉措,突顯了中央對兩岸關係「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和解精神。

 一九七八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階級鬥爭為綱」,轉到經濟建設為中心,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中共開啟了由革命黨向執政黨政治路線方面轉變;而經由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薰陶下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新領導層在內地、香港倡導「和諧社會」,在兩岸關係推行「和解精神」,在對外關係強調「和平合作」,這「三和」內核,正顯示出中共新領導層正式告別鬥爭哲學,完成了由革命黨向執政黨治國理念方面的轉變!革命黨靠鬥爭哲學得天下,執政黨卻必須靠「三和」哲學治天下,這就是結論!

 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作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和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一起成為拉動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之一;中國又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新領導層繼往開來,秉承毛澤東「不稱霸」、鄧小平「不搞爭論」、江澤民「和平與發展」的思路,奉行「和諧、和解、和平」的治國新理念,毫無疑問是中國之福,世界之幸!(本欄每周三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