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8] 全球經濟一體化與貧富懸殊
■胡志偉牧師
由於全球各地經濟實力不是同一水平,存在極大的差異,當要各地採用歐美發達國家訂下的全球貿易一體化的遊戲規則,只會增加某些國家貧窮問題繼續惡化。
還有三個多星期,世貿部長級會議即將在港舉行;當傳媒很大可能關注的只是民間反對世貿的激烈示威行動,而市民又受官方媒體誤導,以為全球貿易自由化真的能生活成本降低,刺激經濟增長而增加就業機會。事實上,全球經濟一體化有其正面價值,也加速了貧富懸殊的兩極化。
「資本主義全球化」威脅開放社會
研究全球化的社會學者Leslie Sklair指出廿世紀後期出現的「全球化」,其實就是資本全球化,取代了過往的「新自由資本主義」,指向一種有組織的社會生活方式,跨越現存的國界。隨著資訊科技發展、國際交通頻密與便利,各地政府、經貿與文流增多,全球化村落更真實地浮現在眼前。三股力量代表著跨國企業(如微軟等)、跨國政經組織(如世銀、世貿等)、跨國文化與消費實踐(荷里活、迪士尼等),就主導整個地球朝向「資本主義全球化」。難怪索羅斯(George Soros)認為開放社會的最大敵人不再來自共產主義,乃來自資本主義的威脅;不要忘記索羅斯本人正是典型的資本家!
現時,有關全球貿易自由化的論述,往往是只要某地區經濟溶入全球資本體系,就會促進經濟增長。已發展的國家,連同發展中國家,透過技術轉移,就能提升生產力,強化該地生產的市場競爭力。要達致此項目標,就要消除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貿易障礙,不再有地域的保護主義,就能使貿易自由化,帶來整體的益處。此項論述,一旦落實為地方政府的經濟政策,卻不是如此理想。
跨國企業偏重增加財富忽略其他
荷蘭經濟學者Bob Goudzwaard分析當今「資本主義全球化」發展,只朝向財技運用,於是跨國企業偏重收購合併來增加財富,為求盈利業績,好向股東交代,就不再關注經濟需要、向環保負責任、經濟的問責性與勞工問題。過往,工資只反映當地勞動市場或人民生活水平,如今政府考慮的是要吸引外資在當地設廠,員工待遇或福利,很可能是傾向厚待資本主義,怕外資撤走會造成失業,於是勞工問題很可能在「資本主義全球化」下,成為外交問題。這又說明人民幣升值與否,又會成為布什訪華的外交重點之一。
理性對話促進全球經濟公義化
正由於全球各國經濟實力不是同一水平,現有的,存在極大的差異;當要各國採用歐美發達國家訂下的遊戲規則,只會增加某些國家貧窮問題繼續惡化。富有國家農民得著政府補貼,可以廉價傾銷;相反,貧窮地區農民辛苦耕種,卻不能在市場上有合理的回報,我們就體諒為何有農民要走來香港舉行的世貿部長級會議作示威抗議。面對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我們不能只為反對而反對;我們要存開放心靈,聆聽不同的訴求;透過與各地人民的交流研討、政府與民間理性對話,以致是次會議的焦點不是示威多激烈,乃是有達成共識的具體建議,促進全球經濟公義化。(本欄每周五刊出)(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