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19] 亞太經合峰會:中國加強國際公關

■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

 美國方面的最新動態,其實給北京展開國際公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胡錦濤從歐洲到韓國,又到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一路都在國際公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未來中國有關部門應該在針對目標國家(比如美國、歐洲、東盟等)制訂有針對性的國際公關策略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第一階段非正式會議,昨天下午在韓國釜山召開。在昨天的第一場峰會上,領導人們圍繞「貿易自由化進程」,討論推動世貿組織(WTO)多哈發展議程(DDA)談判取得進展、為實現「茂物目標」作出努力、增加和應對自由貿易協定(FTA)及區域內貿易協定(RTA)、加強經濟技術合作和消除貧富差距等議題。

 今天上午在「APEC領導人之家」舉行的第二場峰會的主題為「安全與透明的亞太地區」,與會領導人將就開展反恐合作、共同應對禽流感等大型傳染性疾病和自然災害、保障能源安全、反腐敗等問題交換意見。

所謂中國排擠美國的虛假印象

 近來,亞太地區經濟高峰會議持續不斷。繼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之後,十二月中,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和東亞峰會則分別在香港和吉隆坡舉行。如果人們仔細觀察就可發現,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一方面確實中國的作用在不斷強化;而另一方面,西方國家似乎也在有意強化人們的印象,即:中國正在主導亞太經濟的經濟活動,甚至已經開始排擠美國的經濟存在。

 美聯社日前發自韓國的分析稱,當前的中國實際上已經排擠掉了美國,成為此次亞太經合組織年度峰會的主導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分析援引數位指出,亞太經合組織代表著二十六億人口,佔全球總人口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有一半人口生活在中國;中國是東盟的最大出口市場,而東盟有十個成員國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同時,如果說過去新加坡、菲律賓、印尼和亞太其他國家一度把貿易焦點集中在美國,那麼現在他們都開始向近處看。

 上述理由其實每一個都很難站住腳。所謂中國人口佔亞太經合組織的一半以及中國是東盟最大出口市場,這些情況過去幾年裡就已經是,並非能佐證今年中國主導亞太峰會的理據;至於稱東盟國家現在開始將目光從美國轉移到中國,則也是聳人聽聞之辭,因為對東盟國家來說,美國和中國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利用中國平衡美國,同時利用美國來平衡中國崛起可能對其自身產生的負面效應。

 從這個角度說,即便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到相當規模,中國也不可能主導亞太經合組織,更不可能藉此排擠美國的存在。東盟國家的客觀心理不會允許出現這一情況,況且中國從其自身長遠利益出發,也不可能這樣做。

國際公關:須注意策略和方式

 西方輿論之所以發出上述聲音,與其對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而產生的潛在擔憂有關。這幾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由此也改變了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心理互動。今天(十九日),美國總統布什將抵達北京。如果比較布什零二年訪華和此次訪華時中美兩國面臨的國際氛圍,可以發現其中已經發生了相當的變化。零二年上半年布什首次訪華時,當時「九一一」剛過,美國在反恐問題上對中國需求很大,直至到零三年,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稱中美關係是「三十二年來最好的關係」,中美關係至此可謂發展到頂峰。但從去年開始,隨著美國在反恐問題上對中國的世紀需求下降,而中國崛起的速度則依然不減,美國國內開始對中國重新設防,各種評估中國崛起的報告陸續出台,其間鷹鴿兩派也交鋒不斷。

 直到最近,在鷹鴿兩派的極端對立之外,美國國內又出現了另一種所謂「新思維」,即「管理中國崛起」的理論,其以美國的遊戲規則和思維方式來引導中國崛起進程,使之不對美國終極國家利益構成損害。

 其潛台詞就是:既然中國崛起無法遏制,那麼,就與之對話和互動。這正是九月二十一日美國常務副國務卿佐利克發表中美關係午餐會演講的背景。(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