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23] 善用邊境禁區 振興港中小企

■陳山河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主席

 曾蔭權特首在2005年10月12日發表施政報告,其中在「區域經濟合作」一項中,透露特區政府有意收窄與深圳接壤的邊境禁區,以便重新規劃,發揮經濟效益。香港中小企業總會(下稱本會)認同特區政府的立場,但在規劃上要小心處理,並且應該利用此一機會,振興香港中小企業,強化兩地邊境之發展,達致雙贏局面。本會現提出一些具體建議,藉此拋磚引玉,如特區政府廣納民意,便能譜奏一章美好樂曲。

珠三角戀曲 愛恨纏綿

 自1978年12月召開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經濟開放政策以來,珠三角地區就成為香港中小企業之續命靈丹。業界獲得廉價勞工與土地,使一些勞工、土地密集的工業,如紡織、製衣、玩具與鞋業等,仍然有利可圖。不過,時移勢易,昔日的好良伴,如今卻棄之如敝屣,使港商苦不堪言。本會於2005年9月3-4日於番禺舉行「香港、番禺2005年中小企業領袖峰會」,與會工商領二百多人,大家互相提出中小企業在珠三角地區經營之困境。本會在珠三角地區有二百餘會員,其中有90%從事製造及加工業。本會曾於2005年10月份,向他們發出問卷,調查同一課題。本會將以上資料收集分析。綜合各方意見與言論,本會臚列現時珠三角區中小企業所面對最大的困難如下:

 •水電嚴重不足而水費因政府徵收排污費,故大幅上升;

 •外省勞工十分短缺而且工資不斷增加,單是勞工保險費一項,每人每月便要繳付人民幣300元;

 •香港企業被視為外資企業,稅捐結匯等雜費不能與內地民營企業看齊;

 •三來一補企業最受打擊而本身沒有土地廠房,更加百上加斤;

 •受打擊的企業對內遷有保留,因為交通運輸、人脈網絡及搬遷費用等各項問題,都令業界卻步;

 •假如有足夠條件,接受問卷調查的會員約85%願意回流香港,其中大多數從事製衣及玩具行業

 本會認為香港中小企業在珠三角地區的角色已日漸淡化而且飽受打擊。香港特區政府應馬上採取措施加以支援而成立中港邊境加工區實在有其必要性。

協同與集群 譜出新詞

 所謂協同效應(synergy)乃在群體組織(organization)裡,生產單位獲致對配及適當規模,產生規模經濟效益(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ope)而投入資源所得大於個別的總和。簡單的說法,這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香港中小企業可以集中營運(clustering),互相扶持,互通有無,發揮大家的優勢。其中涉及中小企業的混合與配對(mix and match)及集群理論(aggregation theory)。在很多的先進的工業國家裡,存在著不少正式或非正式的中小企業集群。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或原因聚集,大家互維互利。一般來說,中小企業雙群形式可分四大類:

 1.市場型集群

 中小企業在市場型集群是以平等交易方式來運作,專注某一行業,上下游提供原料及服務;又橫向結合,供應不同的選擇。在七、八十年代,香港的深水步區就是一個市場型集群的經典例子。當時的深水步,充斥著製衣廠、成衣、零件、布匹與配件的零售商,所以當時香港的製衣業十分興旺。

2.軸心型集群

 軸心型集群是以一個大企業為中心點而一些中小企業在四周建立,供應零件與相關服務。他們跟大企業是長期策略性夥伴,在零件生產上,後者會提供支援,是合作性而不是對抗性。在日本,豐田汽車廠就是軸心型集群的實施者。

3.知識型集群

 中小企業環繞著知識產權而群集生產,其中包括品牌商標、資訊工業、電腦科技、技術轉移等而支援服務亦應運而生,如風險基金與市場推廣活動等。名聞於世的美國加州矽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矽谷原是方圓500平方里的農地,後來聚集了8000多家企業而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他們的出現,是由於鄰近的史丹福大學提供科技的資訊與支援。

4.混合型集群

 在現實世界裡,很多中小企業集群是上述的混合體而其混合程度比例則視乎其行業及環境而定。

 在10月份的調查中,願意回流香港的本會會員表示,如果香港特區政府在中港邊境設立加工區,他們樂於參與並願意興建廠房。這些會員都是從事勞工密集的製衣與玩具行業;他們的取態也視乎加工區的資源與配套,如土地價格與工人的供應。本會願意提出一些加工區的實施計劃,希望大家集思廣益,輔助香港的工業。

邊境加工區 夢繞魂牽

 香港與深圳接壤的禁區約有28平方公里而邊界則長達35公里。多年來,這塊禁區列為管制區,出入要憑禁區紙,以致野草叢生,荒廢凋零。其實,禁區的發展斷斷續續也談了二十年,結果亳無寸進。理由很簡單,一方面是保安理由而另一方面是沒有迫切需要。但今非昔比,現時偷渡客大減,保安方面不成問題。現時珠三角的中小企業正處於水深火熱,香港特區政府應盡快規劃禁區,以救他們燃眉之急。

 如果特區政府願意釋放一半禁區土地作為發展用途,本會認為要採取以下步驟:

 1.首先,由禁區內落馬洲河套區到香園圍一帶,建立一個名為香港中小企業發展園(下稱發展園);

 2.發展園分為工業區、商業區、研發區及生活小區;

 3.工業區只允許中小企業設廠,集中兩三個勞工密集的行業,如製衣及玩具而商業區則只出售相關行業的設備與零件及相關服務,如銀行金融服務等;研發區是開發這些行業的新功能及新設計,可與大學及政府部門合作而這種與業界緊密合作的方式,可令產品緊貼市場。以上是以市場型集群為主,知識型集群為輔的混合型集群模式,十分適合香港中小企業發展;

 4.大量的勞工可從深圳及鄰近鄉鎮輸入。他們白天在工業區工作而下班後返回原居地;可以安排交通接送或在深圳邊境設立宿舍。本會會員認為,縱使內地勞工工資提高20%以增加吸引,但因為省卻地方政府的苛捐與其他費用,在經營上仍然有利可圖;

 5.發展園的設計,要符合環保及人權要求,以便建立品牌效應,令發展園的業界得到額外的競爭力。有關環保工業區的實施方案,其要點如下:

 (1)依地貌而規劃發展園,盡量保持原來地勢與樹木;

 (2)集中處理廢物污水及循環再用;

 (3)廠房設計要省能源及顧及勞工需要,符合國際水平;

 (4)發展園設立專責隊伍,教導及監察廠戶遵守環保及勞工條例;

 (5)宣傳及表揚工業園業界,提升品牌效應

 6.在CEPA的優惠上,內地可酌情對發展園的業界再加優惠或減少原產地條件,以資鼓勵。

結 論

 香港不少人士認為香港要發展高科技工業,如生物醫藥、電腦軟硬體、光纖通訊與太空科技等等。這些高科技產業,雖然有很高的增值能力,但投資風險卻很大。一些傳統工業,如製衣與玩具行業,只要有新設計新功能,一樣可以高增值高回報。例如,在製衣方面,業界可採用經過納米技術處理的布料,可防水、防菌、防霉與防縐等。又如玩具業,多加電子功能,也一樣可以增加銷路。其實,全球的消費者離不開衣食住行的需求,香港工業界最好穩中求勝,切勿好高騖遠,捨本逐末。

 本會認為香港經濟結構,太過倚賴服務行業,以致資源不能全面利用,而且產業集中不能分散投資,經濟遭受到打擊的風險就更大。2003年「沙士」一役,香港旅遊業受到嚴重破壞,經濟蕭條,就可見一斑。根據2003年底的統計數字,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服務業佔總額88.5%而製造業共佔4.1%。又如勞工就業數字,2004年底服務業佔私人就業人數(不包括公務員)85.7%,而製造業只佔5.2%。目前最新的失業數字(截至2005年7—9月)是5.5%,仍屬偏高。本會相信發展邊境,可以為本地勞工創造一萬至二萬個的就業機會而且令香港經濟結構得到較平衡的發展,特區政府切勿錯失良機。(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