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4] 廖秀冬為何好心不得好報?
■譚正之 時事評論員
若廖秀冬想到回程優惠要預繳車費會引起社會強烈反彈,是斷不會推出的,她可能會直接明快地提出劃一減價優惠,以滿足市民需要,但問題就是想不到,原因是未能掌握市民實際困難及需要,因而導致四成六市民不滿這個廖局長自以為是得意之作的可加可減機制的整體安排,實在令人遺憾。
心血不少 劣評如潮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日前公布了一個巴士票價可加可減機制,這是她花了三年心血的傑作,期望甚高,豈料一提出,便因為回程優惠要預繳車費等多個細節安排不妥,引起廣泛批評。廖局長對此的回應是「始料不及」。為甚麼會始料不及?好心不得好報?這的確值得政府決策部門及高官認真反思。筆者的看法是,要制定出一個獲得市民歡迎的好政策,關鍵是深入實際,體察民情民意,否則,可能事與願違,甚至好心辦壞事。
這一機制,依筆者看來廖局長的確花了不少心血,其目的是為市民舒困這點,相信多數人也不會懷疑,而且方案也有成績。有評論指:用可加可減機制來監管公用事業,在概念上是很大突破。對此機制,廖局長一上任已經提出,市民當然覺得一新耳目,大為叫好,新機制在外國非新事物,但要搬來香港卻不容易,因為要談專利權,才可以逼使巴士公司來談此機制。
有了解機制的人說,今次談判,政府最關注的是可加可減方程式中的回報率,另外就是如何做到有一個保險閥。現時訂定車費加減的方程式,是用了存款、債券等投資工具來掛鉤,按此得出的數字是9.7%回報率,比起原先的13.5%明顯下降,雖然將來回報率可以因為市場回報率上升而增加,但未來通縮通脹難估計,但至少眼前車費有下調空間。為了防止機制有重大漏洞,局長要求把加價最後決定權保留在政府手上。據說她深信這把尚方寶劍,應該可以應付各方質疑。
優惠措施脫離實際
但為何機制公布,卻引起市民廣泛批評?筆者認為,主要問題是在制定優惠政策細節時,不了解市民的實際需要和願望,做好平衡;而有些備受批評的措施,則更是嚴重脫離實際。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市民認為預繳車費優惠的做法不合理。有人認為這不是優惠,因為實際上只有為數不多,需要長期乘搭長途巴士定點的搭客可以獲得優惠;而且由於是要預交回程車費,乘客又必須乘搭該線巴士,客觀上此機制是替巴士公司綁客。亦有認為對一些沒有直線到達,而需要轉乘多次巴士的長途乘客,由於每次車資不足十元,這些搭客本應可以得到優惠的,此機制對其卻毫無幫助。此外還有其它批評。
廖局長為何懵然不知
對此廖局長解釋指,城巴在六月已實施預繳式回程九折優惠,市民沒有不滿,她才決定推出三間巴士公司預繳優惠,故對市民的反應始料不及。但據報道反映的情況是:城巴的三十三條車費十五元以上路線由六月初起提供來回程九折優惠,乘客需在第一程按掣預繳回程車費,交通投訴組發言人證實,在城巴推出優惠初期,收到約十宗乘客投訴,包括因回程時無法搭上同一路線而損失車費及按錯掣被多扣車費等。對此情況決策者有無認真研究?
其實,這種方式優惠所產生的問題,是不少市民不用調查,僅動動腦筋也可以很快想到的,所以筆者工作單位一聽到這政策,幾乎全部同事都馬上指出:裡面有很多問題,不合理。此外,廖局長也忘記了,城巴在六月實施預繳式回程九折優惠,市民沒有不滿,是在過往沒有的情況下,由城巴自己提出的好意,乘客是否接受並不關乎政府政策;而現在是政府與巴士公司正式談判的結果,是作為政策推出的,故期望很大,兩者很不相同,這又是另一種民意、民情。
不能只從良好願望出發
此外,多數市民對只優惠中、長途搭客而不優惠短途客也表示不滿。根據上述市民對巴士車費可加可減機制的調查顯示,認為此政策不合理的有百分之八十點一,遠高於認為合理的百分之十三點一,反映大部分受訪者都希望短途車可以減價,並認為減價措施應一視同仁。
而據透露,政府在作出決策時,是另有不少考慮的,接近政府的人士說,廖局長今次中招,原因相信是想擴大長途車費的減幅,此舉一來可以令調低的數字盡量可觀;同時也可以幫到一些最需要的人,因為坐長途車的人負擔車費高,而且他們住得邊遠地區,經濟比較差一點,正因為減價野心大,反而失足跌倒。
香港回歸後政府決策者由於不了解社情、民意,只從良好願望出發,好心辦壞事的教訓已不少了,實在值得好好總結。(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