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01] 蒙古總統首次外訪:目的地北京

■何亮亮 鳳凰衛視言論部副總監

 最近蒙古忽然成了西方媒體關注的對象,因為美國總統布什在訪問北京之後,前往該國作了一次4小時的訪問。一些西方媒體因此稱蒙古倒向美國。今年早些時候,越南總理訪問美國之後,也有類似的評論。這是連常識都缺乏的結論。

 墨西哥有一句俗語:墨西哥的不幸,是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這當然是憤世嫉俗之語。與美國為鄰,是墨西哥無可改變的現實。墨西哥在19世紀被美國奪取了大片土地。20世紀中期開始,墨西哥以石油開採和出口帶動了經濟發展,墨西哥移民大量進入美國,現在美國的「拉丁化」發展之速,引起了著名學者杭廷頓的嚴重關切,他認為美國的白人文化正在遭受「拉丁化」的侵蝕。

處理好鄰國 關係的重要性

 筆者舉墨西哥的例子,是要說明,一個國家的發展與對外交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處理好鄰國的關係。

 蒙古是一個內陸國家,國土面積大(156萬平方公里,與中國的新疆以及伊朗的面積接近),但是人口只有250萬,主體民族是蒙古族,而中國的蒙古族人口就有500萬。

 在地理位置方面,蒙古是一個內陸國家,有兩個鄰國,北面是俄羅斯,東、南、西面是中國。中蒙的邊界長達4600多公里。

 蒙古在歷史上是中國一部分。沙皇俄國和蘇聯策動了外蒙古的獨立,二戰中美國和蘇聯片面決定將蒙古劃歸蘇聯的勢力範圍。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蒙古脫離了蘇聯的控制,但也失去了蘇聯的援助,必須自力更生,走新的發展道路。

 日本和美國均對蒙古這個處於中俄之間的國家極感興趣。俄羅斯也在可能的範圍內,繼續維持和發展與蒙古的關係,畢竟蒙古的精英階層都是蘇聯培養的。

 蒙古與中國在1989年實現了關係的正常化,之後蘇聯東歐事變發生,蒙古與中國的關係升溫,而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歷史文化地理的因素,都在推動中蒙關係,都使蒙古選擇強化與中國的關係。

蒙古選擇強化與中國的關係

 蒙古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大約是10億美元,對外貿易的五分之二是與中國展開的。蒙古的消費品市場大部分商品來自中國,中國的建築公司承包了蒙古大部分建築工程,蒙古的礦產也主要是中國公司在開採。中國為蒙古提供的經濟援助,是蒙古政府財政支出的重要來源。明乎此,也就可以了解,為什麼蒙古現任總統恩赫巴亞爾在當選就任後首次出訪的國家,定在中國。實際上,這位47歲、莫斯科高爾基文學院畢業並且曾經留學英國的總統,在當總理時就訪問了中國。他在出訪中國之前說,每一個蒙古人都應該首先掌握兩門外語即中文與俄語,以便與兩大鄰國交往,最好也會英語,和兩個鄰國以外的國家打交道。

 現在蒙古每年有幾百學生到中國學中文。到中國作生意的蒙古商人就更多了,許多蒙古人還觀看中國的內蒙古電視台蒙語節目特別是電視劇。

「遠親不如近鄰」

 在11月29日簽署的中蒙聯合聲明中,「蒙方重申,全面發展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係是蒙古對外政策的首要方針。」這就為蒙古發展對華關係定下了基調。

 蒙古的軍隊只有2萬人,卻還派了幾百士兵到伊拉克執行任務,這是為美國效力的,美國自然也要投桃報李,於是有美國國防部長和總統今年先後訪問蒙古。然而很明顯的是,蒙古在美國的對外戰略、特別是扶持國家的名單上,並不處於前列。雖然蒙古人口不多,但是僅僅依靠美國,是不可能實現發展目標的。日本也是如此,沒有多少日本企業到蒙古投資,儘管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可能還在做「征服滿蒙」的白日夢。

 「遠親不如近鄰」。蒙古與中國山水相連,既有歷史淵源,也有相同的血脈,看一看這次蒙古總統訪華與中國方面簽訂的10項協定,就可以知道中蒙關係之厚實基礎,非其他國家可以替代,這是中國在東亞發揮主導作用的又一例證。 (本欄每周四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