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教育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02] 校本評核或掀家長訴訟潮

放大圖片

 ■教評會建議教統局增撥資源,協助教師應付新考試模式。 本報記者黃錦佳 攝

本報記者 黃錦佳

 新高中學制下,政府計劃在公開試中全面推行校本評核,接近7成半教師原則上認同校本評核的理想目標,但超過9成教師擔心校本評核會帶來沉重的工作壓力,另外亦有7成多教師擔心學生難以同時應付多個科目的校本評核及校本評核的公平性。

 【本報訊】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表示,現時中、英文、中史等會考及高考課程已開始推行校本評核,但問題叢生,如果有關當局堅持全面推行校本評核,將會為教育界帶來全面災難,更重要的是明年第一屆校本評核成績公布後,可能會引發一連串家長投訴,甚至訴訟。

評核增教師工作壓力

 教評會向150多間中學的校長、科主任等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教師對未來全面實施校本評核的意見。結果發現,近一半教師擔心個人缺乏校本評核的技巧,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副校長黃寵衛表示,今年英文科已實施新課程,並加入了校本評核部分,而且校本評核部分已開始進行評分工作,但教統局等機構為科主任舉辦的簡介會,未有清晰交代評分準則及細節。他舉例說明:「當局指學校應該提早向學生交代口試討論題目,但提早多少時間,一日、兩日還是15分鐘,沒有確定標準,造成評分漏洞及不公平,並可能會導致家長的不滿及訴訟。」

 當局多次強調校本評核不會為教師帶來額外的工作壓力,不過,何漢權以中史科為例說明,中史校本評核部分中有6個評論題目,如果一班38人,每人向教師呈交6個題目,教師每個題目的平均批改及評分時間約需15分鐘,教師變相要額外多花28個工作天(每天8小時)去進行評估工作。教評會理事張家俊補充,現時參加校本評核的學生多為預科學生,其課業水平在全港學生的前列位置,但未來所有學生,不分能力水平都要參與校本評核,屆時教師所花的時間及精力將會倍增。

逾9成教師冀增撥津貼

 調查結果顯示,6成半教師希望當局實施校本評核凍結期,除了現行已實施校本評核的科目,5年內不再擴展至其他科目。超過9成教師更認為,當局要為實施校本評核提供額外資源,例如增撥學科津貼、增加學校人員等,以協助教師處理校本評核的工作;亦有接近全部教師指出,當局在新高中學制中,應以30人一班為限,否則將影響校本評核的工作。

 新高中學制將於2009年實施,何漢權認為,現時僅餘4年的時間便全面實施校本評核,教統局及考評局應培養默契,對校本評核的工作應有共同的理解,而且要針對現時已實施校本評核的科目,進行實事求是的進行檢討,找出問題對症下藥,例如減少校本評核的分數比重及工作量等,否則只會將教師不滿累積,影響教學質素而無法發揮校本評核的最高理想。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