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2] 不應捆綁方案與時間表
■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發展普選,作為終極目標,香港人是沒有分歧。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個顯淺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遇到政制問題就迷失方向,是因為有政客有意誤導。將政改方案和普選時間表捆綁在一起的做法,其實就是利用了一般市民希望早日擁有手中一票的心理,阻撓政改方案通過。
香港的民主政制發展處於重要時刻。
行政長官曾蔭權透過電視向全體市民提問:我們的政制發展能否向前邁進一大步,還是被迫原地踏步?他懇請大家不要讓兩年的心血與汗水,付諸東流。他解釋,方案雖然並不是最完美的方案,但已經諮詢過公眾一段很長的時間,盡量照顧到社會各界的訴求,可以說方案是得來不易。他說,「事實上,我也想不出有更適合香港現況而可得到各方支持的方案」。
曾特首的懇請,令人動容。他的說明,也顯示在現階段沒有比這更合適的「第二方案」。
捆綁政改方案和普選時間表的目的
事實上,這個政改方案是一個民主的方案,確可以令香港朝向普選的目標,邁出重大的一步。這個方案將行政長官的產生方式大幅民主化,原來八百人的選舉委員會,增加到一千六百人。四百個直選區議員全部加入選舉委員會,他們由全體三百多萬登記選民選舉產生。立法會方面,亦增加十個新議席,五席由地區直選產生,另外五席由區議員互選產生,同樣擁有三百萬選民的民意基礎。
發展普選,作為終極目標,香港人是沒有分歧。但是,快慢則看法不一。一般市民都希望盡早得到普選的權利。然而,對於過急普選帶來惡果則有所忽視。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個顯淺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遇到政制問題就迷失方向,是因為有政客有意誤導。將政改方案和普選時間表捆綁在一起的做法,其實就是利用了一般市民希望早日擁有手中一票的心理,阻撓政改方案通過。
惡質的民主破壞經濟
筆者一談到政改,就不由自主想到台灣,這樣活生生的事例怎能視而不見。今年前三季,廣東省整體出口值達1656億美元,大幅超過台灣的1371億美元。五年前,不論台灣或大陸,沒人會相信大陸會有單一省份的出口超過台灣;但今年這件不可能的事卻發生了,到年底差距將拉得更大。目前,亞洲四小龍中,香港的人均國民所得已經達到2.7萬美元,新加坡2.4萬美元,韓國也有1.7萬美元,只有台灣還停留在1.4萬美元。按照這個統計,香港還是排第一,新加坡第二,韓國第三,台灣包尾。此外,台灣的「國民所得」已在原地踏步10年了。民窮之餘國庫也在空虛,台灣的政府債務以每年2500億至3000億元新台幣的速度增加。
台灣惡質的民主破壞了經濟,香港許多人看到了,但是原因並不一定思考過:為什麼台灣民主會出現惡質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台灣選民的分化割裂。台灣的藍綠兩大陣營呈現55對決的格局,藍綠的選舉就像戰爭的對抗,鬥個你死我活。而經過幾百年發展的西方國家的選民,則是理性平和地投出一票,選民之間沒有嚴重分化割裂。反觀香港,選民的分化割裂也是嚴重,政治團體被標籤,一些媒體還自我標籤,很多情況跟台灣是類似的。所以,過急普選很容易就走上台灣的道路。
曾特首已經啟動了討論普選路線圖和時間表的機制,除了討論未來政制的模式等問題,其實很重要的尋找香港各階層的共同的核心價值,共同的利益,共處的方式。這方面的磨合,就需要時間。也許,在香港人的口裡也不再出現「右派」「左派」的概念,就是普選的好時機。 (本欄每周五刊出)(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