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06] 合理分配資源 弱化分流標籤

 教統局昨表示將申撥11億元,支援中中及英中改善語文,中中每年可獲50萬元,總數可達300萬元;英中則獲一筆過50萬元。有英中認為受歧視。我們認為,當局是按照實際需要合理分配資源,不存在厚此薄彼的問題。由於當局過去「一刀切」分流中中與英中,中中被標籤為二流學校受到歧視,英中則令人趨之若鶩,以至母語教學爭議持續不斷。現在當局把資源向需要更多資源學習英語的中中傾斜,不僅有助提升中中的英文水平,而且可弱化中中、英中分流標籤,讓社會逐漸接納母語教學的好處。

 中中學生的英文成績普遍較英中學生差,是不爭的事實,除學生的基礎不同之外,中中的英文師資與教學資源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將教學資源向中中傾斜,合情合理。在資源合理分配下,中中核心課程在母語教學之餘,增設一些延伸性課程,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6年的非經常性撥款旨在提升中中的英語專業能力,創造發展的條件。長遠而言,可為當局採用彈性政策奠定基礎,即逐步推行校本自決或雙語中學模式,不分英中或中中。對此,擁有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及足夠資源的英中,應加以體諒。

 當局確定本港的主流教學語言是廣東話。但當局應看到,母語教學並不等同於方言教學。廣東方言與普通話書面語相分離,缺陷十分明顯。因此,應不排除逐漸推進普通話教學。普通話不僅是漢民族的共同母語,更是全球華人之間的溝通媒介。用普通話逐漸代替廣東話作為教學語言,是母語教學的長遠方向。教統局從11億元中撥款2億元,用於支援及研究用普通話教中文的中學,令他們成為有關學科的資源學校,這一措施值得肯定。但當局還應有長遠策略,包括引進內地通曉廣東話的普通話師資,以加快推進普通話教學計劃。(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