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3] 美三拒蔣入朝作戰
■宋美齡陪同蔣介石視察軍隊。資料圖片
.何言波.
1950年6月25日的清晨,蔣介石和往常一樣,洗漱後開始吃早飯。此時,蔣經國匆匆給蔣介石送來一份情報。這份情報並不詳細,只是簡略說明朝鮮南北發生戰爭而已。深夜10時,台灣國民黨當局駐南朝鮮「大使」邵毓麟給蔣介石發來報告,蔣介石這才較為詳細地了解到朝鮮戰爭的情況。蔣介石對於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期盼,可謂是心情急迫,望穿秋水。而現在,朝戰的爆發,似乎讓他看到了希望。
渴望爆發世界大戰
對於蔣介石而言,統治台灣的精神支柱,唯一的口號便是「反共復國」。杜魯門禁止他反攻大陸,蔣介石表面上不得不接受,表示「雙方意見完全一致」。但是今後拿什麼來激勵軍民呢?蔣介石和他的幕僚們發現了一個新辦法,那就是出兵朝鮮半島。
其實還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前,美國駐日軍方就開始和蔣介石談判派台灣軍隊開赴南朝鮮的問題。朝鮮戰爭前夕,麥克阿瑟派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柯克海軍上將去台灣,要求蔣介石派軍隊前往南朝鮮,以抵抗北朝鮮可能發起的進攻。蔣介石認為時機到來,可以借此向美國多要一些服裝、武器和給養。但柯克不答應,談判糾纏於細節問題,遲遲未果。
麥克阿瑟支持台出兵
1950年6月26日,由於朝鮮人民軍的英勇作戰,南朝鮮李承晚集團節節敗退,不得不向美國求救。在美國政府決定出兵前,駐東京的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立即致電蔣介石,詢問在「確保台灣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兵援助南朝鮮軍隊。
對此,蔣介石集團自然是求之不得。6月26日當天,蔣介石即致電李承晚,對朝鮮半島戰事深表關切。接著,蔣介石在陽明山莊召開緊急會議,通過了出兵朝鮮的決定,制定出由國民黨主力第五十二軍馳援南朝鮮的初步方案,並於當日下午覆電告知麥克阿瑟。
與此同時,蔣介石還極力爭取獲得美國軍方鷹派代表人物麥克阿瑟的支持。一向反對美國國務院棄蔣政策的麥克阿瑟主張台灣不能落入共產黨之手,傾向於台灣出兵朝鮮,並公開表示將考慮在朝鮮戰場上使用台灣軍隊。
望從朝鮮進攻東北
蔣介石對於出兵朝鮮「熱情」異常,決不是出於對美國獻殷勤,也不是他所說的「中華民國政府軍隊距離韓國最近,是能夠赴援最快的友軍」,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其「反共復國」的圖謀。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是,如果台灣軍隊能夠赴朝參戰的話,就可以從朝鮮進攻東北。同時,也可以在東南沿海開闢第二戰場,南北夾擊大陸。
6月30日上午8時30分,杜魯門召集了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討論在朝鮮投入地面部隊作戰的問題和蔣介石向朝鮮派出軍隊的建議。杜魯門說,蔣介石曾經說過,他的3.3萬人的部隊在五天之內就可以上船出發,而爭取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他同時提醒與會者考慮毛澤東和蘇聯人會有什麼行動。
■1956年,蔣介石巡視金門。 資料圖片
盟友反對台出兵
艾奇遜認為,如果台灣軍隊在朝鮮出現,北京的共產黨人就可能決定參戰。另外,由於英國已經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建立起代辦級的外交關係,不希望看到蔣介石的軍隊出現在朝鮮半島,因而英國宣布不能和台灣的軍隊並肩作戰。加拿大等國也反對使用蔣介石的軍隊。英、加等盟友的態度,美國最高決策層不能不認真考慮。在朝鮮半島使用台灣軍隊,還會使美國疏遠印度等亞洲國家,因為印度等亞洲國家不願與中國結仇,還將增加將來政治解決朝鮮問題的難度。另外,美國軍方也對蔣介石軍隊的戰鬥力表示質疑。
由於絕大多數與會者都反對蔣介石派兵入朝,杜魯門決定婉言謝絕蔣介石的請求。7月1日,艾奇遜正式謝絕了蔣介石關於出兵朝鮮的建議。蔣介石決定另外尋求機會。8月18日,台駐美「大使」顧維鈞奉蔣介石之命飛抵東京,面見麥克阿瑟,提出台灣當局願以「志願軍」的名義,派兵15,000人參戰。但是此時的麥克阿瑟因為已從華盛頓獲得他認為足夠的4個師的兵力,因此對於蔣介石的軍隊絲毫不感興趣,婉言謝絕。蔣介石的第一次出兵朝鮮半島的企圖,宣告流產。
蔣介石軍力成疑
隨著1950年7月5日美軍第二十四師第一團史密斯特遣隊在烏山投入作戰,美國正式參加了朝鮮戰爭。10月下旬,中國人民志願軍成功入朝之後,迅速改變了朝鮮戰局。志願軍的戰鬥力,讓囂張的麥克阿瑟嘗到了苦頭,美軍第八集團軍處境危急。
1950年11月美軍發動的「聖誕總攻勢」失敗後,深感兵力匱乏的麥克阿瑟於11月20日致電蔣介石,請其仍派第五十二軍前往朝鮮助戰。他還通知蔣介石說,美軍已從沖繩派出飛機和船艦,裝載補充第五十二軍的武器裝備赴台,同時接運該軍從空中和海上開往平壤地區。麥克阿瑟要求蔣介石火速派出一個參謀指揮官代表團飛赴漢城,同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商討第五十二軍到朝後的有關事宜。他同時向華盛頓建議,把國民黨第五十二軍編入「聯合國軍」,以增強美軍在朝鮮的作戰能力。
麥克阿瑟的決定讓蔣介石喜出望外。蔣介石當天即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下令第五十二軍於24小時內完成出發準備,並要求海空軍加強與美軍第七艦隊和駐台美國空軍的聯繫。11月30日,由麥克阿瑟派來的7艘運輸艦和3艘貨船抵達基隆港,30架運輸機也在新竹和松山機場著陸。五十二軍新獲各種車輛200餘輛,火炮千門,各種器材近2萬噸。五十二軍各部開赴指定地點集合,待命出發。
■1948年11月2日,杜魯門連任美國總統。資料圖片
五十二軍參戰流產
但是美國政府對麥克阿瑟此舉並不認可。接到麥克阿瑟的急電後,杜魯門立即召集了國務院和五角大樓的聯合會議。大部分與會者認為,朝鮮戰場的局勢即使再嚴重十分,也不能動用蔣介石的軍隊。蔣介石軍隊入朝作戰,無論是從軍事戰略還是從政治、外交的角度來看,都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不明智的舉動,非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化。蔣介石第二次出兵朝鮮的計劃,就這樣流產了。
1952年5月27日,新任美軍遠東總司令兼「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鑒於「後繼兵員不足」的情況,於是向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了請求蔣介石派兵支援的問題,希望從台灣抽調一個軍到朝鮮戰場,以便從朝鮮抽出相應的美軍去增強日本的防務。克拉克同時還告訴蔣介石,總統和五角大樓都很重視他的建議,請蔣做好準備。
蔣介石感到出兵赴朝似乎又有戲,再次指示第五十二軍做好出發準備。另外,蔣介石還派駐美「大使」顧維鈞轉告杜魯門,台灣軍隊有意同「聯合國軍」一同作戰。
李承晚不贊成台出兵
美國最高決策層對克拉克的建議和蔣介石的請求,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討論。國防部又一次堅決反對引蔣入朝。為了了解台灣軍隊的情況,美國政府專門從台灣召回了美軍駐台灣軍事顧問團團長蔡斯,直接向總統匯報。蔡斯說,台灣軍隊中大部分軍官素質低下、部隊訓練差,到了朝鮮肯定會全軍覆沒。減輕美軍的負擔可以通過增強南朝鮮軍隊的辦法來進行,而不必用蔣介石出兵。同時,李承晚也對派台灣軍隊來朝持異議,認為還不如加強韓軍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杜魯門告訴克拉克,取消派國民黨第五十二軍入朝的計劃。
在杜魯門和艾奇遜主導美國對外政策的形勢下,失望不已的蔣介石把希望寄托在了新總統身上。1952年12月上旬艾森豪威爾接替杜魯門擔任總統職務後,在準備結束朝戰的情況下,艾森豪威爾對於引蔣入朝沒有任何興趣。
在第三次遭美國拒絕後,蔣介石此後再也不抱派兵入朝的想法了。■摘自《中華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