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祥 經濟研究員
溫家寶總理有關「香港深層次矛盾說」,至少有兩點值得特區政府領導班子注意:首先,香港現時的經濟仍然存在未獲妥善解決的核心問題;其次,特區政府不應被現時表面繁榮所蒙蔽,在政策制訂及執行時,不要將資源再向地產市場傾斜,以避免進一步推高生產成本。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廿八日接見到北京述職的特首曾蔭權時指出,「目前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繼續保持良好的態勢,但仍有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根據曾特首的轉述,溫總所說的「深層次的矛盾」是指本港的經濟轉型尚未完成,特別是香港的高地價、高租金及高工資的「三高問題」,阻礙經濟發展。
高成本不利經濟穩定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香港之所以要面對經濟轉型的問題,主要是由於本港的第二產業被中國大陸華南地區的成本優勢所吸引而大量北移所致。歸根究底,不論香港發展第二產業即製造業,抑或發展第三產業即服務行業,只要存在著香港周邊地區經濟特別是珠三角及長三角地區同類產業的發展,香港都要面對來自該等地區同類產業「成本優勢」的激烈競爭。所謂「成本優勢」,簡而言之,就是相對較低的地租和工資水平。由於地租和工資是「生產成本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溫總所說的「高地價」、「高租金」及「高工資」的「三高問題」,概括來說,就是一個地租加上工資的「生產成本問題」。
儘管香港的經濟好轉是由於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自零四年中開始稍有起色,但特區的地租包括樓宇租金及買賣價格卻同時大幅度飆升。根據近期的統計資料顯示,自二零零三年末以來,本港的甲級寫字樓及商業用途物業的平均租金上升分別為百分之八十五點六及三十四點二。地租飆升不但推高一般物價,同時也直接構成工資上升的壓力。假若特區政府未能及時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處理地租飆升的問題,而名義工資的上調又跟不上由於地租上升所導致的一般物價上升,香港的市民大眾將會在未能享受到經濟環境改善的好處時,已旋即要面對由於實質購買力下降之苦。另一方面,由於地租上升導致總體生產成本的同步上升,將會挫傷本地及外來投資者對特區內各行各業的投資意慾。根據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2005》,二零零四年香港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到三百四十億美元(下同),曾經被形容為亞洲之最。而事實上,香港同年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出總額為三百九十七億元,流出量比流入量多達百分之十六點七。
上述情況不但不利於香港中長期的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在短期內不利於香港的政治穩定。香港的經濟穩定是政治穩定的重要保證。
避免政策向地產市場傾斜
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長遠來說,還是需要著力解決溫總所言的深層次矛盾:高地租及高工資的生產成本問題。然而,在短至中期,特區政府在未能找出妥善的發展策略的同時,也應該在施政方面避免產生不利特區經濟穩定以至政治穩定的種種因素。
過去兩年,由於本港的地產市場受到經濟條件改善而轉趨蓬勃,因而大幅度減少了負資產人士的數目,儘管地租上升直接推高本港的一般物價水平以至各行各業的總體生產成本,特區政府則樂於陶醉在一時的昇平景象,不但沒有作出任何應對的政策措施,反而在政策上傾向於營造樓市的繁榮景象。然而,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最終將會進一步惡化特區的深層次矛盾問題。
特區的深層次矛盾一旦惡化,將會影響特區政府處理未來種種政治風險所作出的應對措施的有效性,這正是溫總之所以要特別提出,特區仍有未被妥善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問題的玄機所在。(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