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醫德與高藥費的反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1-20]
放大圖片

 ■救人治病向是白衣天使之責任,如為了營運經費而向病人「開刀」,實乃不義之舉。 新華社

韻 婷

 日前有新聞報道指,一位七十四歲的退休教師,在醫院就醫了六十七天,最終撒手人寰,這不足七十天的醫療費用,竟達到一百四十萬元!有人說內地人的醫病政策是「小病扛,大病拖」,連白領去醫院也有被「打劫」之感,這種驚人的醫療收費政策,究竟是甚麼葫蘆,賣甚麼藥?

「以藥養醫」大戰「降價令」

 原來,內地的醫療體系向有「以藥養醫」之說,對於香港市民來說,當然不明白甚麼叫做「以藥養醫」,但對內地的病人來說,就是貴醫貴藥的代名詞。內地的醫療體制是醫院從藥品和診療中獲得維持正常營運的利潤,但如今出現的情況是,有內地傳媒發現,不單醫療費用高企,而且有的醫療機構賬目不清,甚至是有患者已去世了二天,但醫院還繼續開出化驗單,更有不知所謂的醫生以他人之名義開出醫囑!這到底是為健康而治病,還是為養醫院(又或醫生)來開藥費單?

 據說,二○○五年內地展開的醫療體制改革,就聚焦在國家醫療領域中的藥品價格與「以藥養醫」的制度改革上。去年十月,國家已進行了第十七次藥品價格的降價政策,包括二十二種藥品、四百多個劑型規格。以六成甚至是四成的價格出售,希望落實把醫療費用降至較合理的水平。「降價令」一出,似乎高價藥的問題應迎刃而解,然而新的問題出現了:降價藥品斷貨。當降價藥品斷貨,人們又墜入必須購買高價藥物的困局,這是一種奇怪而吊詭的現象。

 有人說醫療服務體制是藥品銷售巨大利益的最大得益者,又有病人指出診的醫生是「披著白衣的狼」,抱怨醫療與藥費過高,亦有指對收費方面的監管未夠完善,但另一方面,醫生卻認為自己正在不辭勞苦的進行著治病救人的任務。如此這般,各有各的說法,而對醫療費用的爭論更是沒完沒了。

醫院「重病」誰來根治?

 事實上,今天的醫療制度正反映出社會資源分配與覆蓋率是否全面的問題。

 一般對內地醫療制度的主要看法是:維護人們身體健康的責任,與公眾醫療保健的問題本屬同源,相互掛鉤,但在「以藥養醫」的情況下,公眾的經濟負擔加重了,而醫療體制的公益性卻不見增加,市場化的趨勢似乎更是銳不可擋,於是,人民的健康、病人的醫藥困局,就成了這種制度下的犧牲品。

 筆者過去曾於本版探討過日益壯大的醫院架構,反思今天,這種不斷膨脹的發展卻不能惠及普羅大眾,而今更有論者直言:現在內地的醫療情況是「公立醫療機構一統天下,醫療體制改革由大醫院『寡頭』、醫療產業巨頭和政府部門的利益主導」。換言之,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已起了變化,醫療機構的收支運作與資源分配患了「重病」,嚴重影響了人民的長遠健康。

 據說,一位記者曾於北京某醫院門外遇到一位來自東北的農村病人,病人向記者表示兩年前曾感到胃部不適,於是去醫院想做檢查,但聽說要花好幾百元,就怕貴而沒有做到,一直到了去年,他愈來愈難受,於是到醫院檢查,確診為胃癌。因為付不起醫療費而扛成大病,這是內地窮病人的故事。

 反觀西方國家,以歐洲發達國家為例,政府負擔的衛生總費用是百分之八十至九十,而美國政府則承擔了百分之四十五點六的衛生總費用,連墨西哥亦有百分之三十三,甚至是泰國政府亦有百分之五十六點三。對比起來,內地目前有百分之四十四點八的城鎮人口與百分之七十九點一的農村人口沒有醫療保障,大部分人民是自費就醫。

醫改勢在必行

 醫療,這個離不開市民的機構,卻不見得有足夠的空間予市民參與,而運作的透明度更成抨擊之最。二○○五年十一月三日《人民日報》曾刊登過這樣的說法:「各級衛生部門和醫療機構對於醫患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不能漠視,它不僅直接影響部分患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影響正常的醫療秩序和質量,影響廣大醫務人員的士氣和情緒」如今降價令推出了,相關藥品卻斷貨,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醫改中的資源配置就是問題的關鍵。

 中國衛生部部長高強曾一再指出:由政府制訂統一區域衛生規劃,根據公共衛生服務和居民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確定保留公立醫院機構的數量和規模,負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其餘的公立醫院可引入市場機制吸收社會資金,改制改造成社會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不過,為甚麼不讓私人醫院合法經營,與公立醫院競爭,免致公立醫院壟斷了醫療費價格,予取予攜?這正是人民群眾議論最多的問題。以人為本,應該在醫療政策得到體現。

 從我國傳統的中醫來說,懸壺濟世強調「大醫精誠」;而現代化的西醫亦言「我願在我的判斷力所及的範圍內,盡我的能力,遵守為病人謀利益的道德原則」。中央領導於「十一五」已提出了「認真研究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決定,明顯地,加強公眾的參與性,了解人民最基本的需要,更是首要的任務。認清醫者、患者以及管理方面的看法,讓三方面參與醫療的改革政策,可以從源頭出發,有效地解決醫療費用高企的問題,令白衣天使不再成為人們口中「披著白衣的狼」。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