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2月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話語絲:長江競相建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2-03]

吳康民

 記得第一座長江大橋,在一九五七年十月正式通車,舉國歡騰,我們在港的愛國同胞,也十分歡欣鼓舞。

 一九四九年解放軍南下,國民黨軍隊希望依賴長江「天險」,能劃江而治,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據說當年的美國和蘇聯,都希望如此。如果真的以長江劃線,形成「南北朝」局面,即就是真正的「兩個中國」了。

 可是解放軍並不以天塹為懼,用木船渡江,萬帆齊發。而國民黨軍隊又毫無鬥志,大勢已去,大軍勢如破竹,渡江南下,直指海南島。

 毛澤東在大橋建成之前一年,視察長江大橋工地現場,詩興大發,寫了《水調歌頭——游泳》一詞。中有「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之句。

 當年建一條大橋,工程浩大,成為全國重點建設的一樁大事。一九五九年我第一次應邀赴北京觀禮,其中心節目便是到武漢參觀長江大橋。記得當時的確心情澎湃,咸認為這是一項偉大工程。

 往後雖有南京長江大橋和重慶白沙沱大橋之建,但二十多年前,大橋不外建得三四條。改革開放,長江大橋的興建,竟如雨後春筍。迄今統計,已建成的,共有四十二座,據說十年內,大橋可能多達一百座。

 建橋太多,反而妨礙交通。首先是長江航運,超過三千噸位的大集裝箱船舶未能通過。此外,大橋太密,不足疏導車輛反而增加公路堵塞。

 中國本來是個計劃經濟社會,但現在市場開放,各地竟競相建橋,或許是有利可圖,或許是「形象工程」,凡此種種,終非國家之福。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