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3月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海闊天空:慕尼黑的反建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3-02]

蘇狄嘉

 史提芬史匹堡有輝煌票房紀錄,摸通了商業電影賣座竅門。他同時也受學院派奉為殿堂級大師,拍過好幾部發人深省、傳達反戰信念作品。

 《慕尼黑》如果不是史提芬史匹堡出品,中文戲名很可能就不是如此簡單、直接、中性。本地院商的生意觸覺,肯定會添加一些「觸目」色彩,例如「血染」、「黑色」,或是無厘頭加上年月日,總之,以當年慕尼黑奧運村集體屠殺案作賣點。

 就像其他史匹堡電影一樣,即使深度探索人性的內容,依然有商業元素包裝,《慕尼黑》有不少震撼鏡頭,「炸斷半截的血手掛在天花板」、「半祼美女被兩名男角闖入艇屋、用改裝短槍射殺、跌躺沙發、睡衣滑落全裸(連私處亦露出)死去」……

 可是,入場觀眾要看的並不一定是這些,這部影片突出的也不是這些情節。多數人離場時候,腦海揮之不去的一個問題是:冤冤相報、代代相仇,真正原因是甚麼?值得嗎?

 主角是正面性格的以色列人,故事主線也以「恐怖分子」屠殺以色列運動員帶起。不過,猶太裔的史匹堡並非一面倒為猶太人說話。反之,片中一再暗示,以色列政府在「立國生存」正義旗幟下,甚麼血腥手段都有、甚至迫害不願盲從的子民。

 以色列「保護神」美國,在片中也不是好東西,包庇「恐怖組織」頭目,交換他們不襲擊美國外交人員。

 片中一個有趣角色,是法國一個神秘組織的最高領導,稱號「爸爸」。他神通廣大,甚麼情報都有,甚麼交易都接。他聲言反政府、反建制。可是,他本身卻極度操控自己兒孫,全部集居一個莊院之中,共同起居飲食,說穿了,自己就是建制。

 史匹堡在說,人類萬惡,源起「建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