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橫漂一族」大都靠當群眾演員生活,並懷著「明星夢」,期望著從橫店起步,有朝一日成為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新華社
沈鴻鑫
在二月十八日「海闊天空」欄目裡,讀到蘇狄嘉女士題為《吃老、校漂、北漂》的文章,這使我聯想到另一件事,那就是「橫漂」。
橫漂指的是飄蕩在浙江橫店影視拍攝基地的一批群眾演員。筆者去年曾去浙江義烏參加一個筆會,順便遊覽了有人稱之為「東方荷里活」的橫店影視城。當時聽到開車的司機講起橫店的不少人因影視城而發了財,並說到有一批各地來的充當群眾角色的「橫漂」,但因來去匆匆,並沒有作深入的了解。近日見上海《新聞晨報》記者申延濱的一篇採訪報道,才較多地了解到橫漂們的生活景況。
橫漂來自全國各地,其經歷也各不相同,大多對影視藝術充滿了熱愛和好奇,其中不乏一心想圓明星夢的年輕人,當然也有一些是僅僅為了混口飯吃的人。他們流動性很大,在橫店大致保持在二千人左右。他們奔走於「秦王宮」、「故宮」、「清明上河圖」等景點,充當各種各樣的群眾角色。總的看來,他們的景況頗為不妙。有一個從山西來的年輕人來了半年,只在電視劇裡演過「死人」、小兵,到頭來在熒屏上根本找不見自己。
沒能在銀幕、熒屏上「露臉」、難以實現明星夢,這還不是最鬱悶的,使他們更難忍受的是餓肚子。因為群眾演員的工資低,一般跑龍套的八小時之內是二十元人民幣,並且不是天天有活幹,所以能吃二元錢一碗的麵條就算不錯了,餓肚子也是常有的事。有的跟導演熟一點,混的好一點的,可能在電視劇、電影裡演一個小角色,如太監、劊子手、小商人之類的,那麼工資會高一點,一個月可掙個一千多元,這才吃得起五元錢一碗的水餃。但這畢竟是少數。據當地演員公會說,這樣的工資標準還停留在十年以前的水平。
不僅工資低,有時劇組還要拖欠,按規定超過時間要付加班費,但很多人也拿不到這份錢。有一位北京來的女青年,去年在一個戲裡演一個被日本人砍死的歌女,大冬天穿著旗袍,來回被「砍死」十多回,還要在那冰冷的水泥地上一躺就是十多分鐘。可是這部戲拍完了,劇組遲遲不結賬。她多次催討,就是領不到,以致於快要斷炊了。
報道中還講到,有些地方還專門做起「橫漂」的生意。比如山西太原,就有人辦了一所影視演員職業培訓學校,招收一些青少年,學費要收四、五千元。但學了二個月,就把學生打發到橫店來「工作」,並許諾第一個月工資就能到一千元,可是有的學員一個月下來,只掙到一百二十元。據說這個學校已被執法部門取締了。
「橫漂」的現象反映出當今某些群眾演員的生存狀態,頗令人憂慮。目下,影視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產業,群眾演員這一群體需要關心,群眾演員的職場也得有相應的規範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