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4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漢服的盛衰存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4-08]
放大圖片

 唐代文吏服飾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史記》中記載,華夏衣裳為黃帝所製。約5,000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黃帝時代冕冠出現,服飾制度逐漸形成。

見證歷史改朝換代

 夏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逐漸完備。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發生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創造深衣。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

 漢族的這一服飾制度自周代至明代,漢人服裝的基本特徵是沒有大的改變,一直到清初,漢服制度才崩潰。明朝滅亡後,清在與南明的戰爭中,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削弱漢人的民族認同感,以便於維護滿洲貴族統治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滿族髮型和滿族服裝,並以殘酷的手段禁止人民穿戴漢族服飾,史稱「剃髮易服」,使漢服逐漸消亡。

 當時孔子的後裔衍聖公孔聞謤上書多爾袞,請求保存孔府家服飾,說:「先聖為典禮之宗……定禮之大要莫於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來未曾變易……」,但遭到多爾袞拒絕。今天的旗袍、長衫、馬褂都是以滿族的民族服飾改良和發展,而非漢族傳統的民族服飾。

 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後,人們的思想趨於西化,改穿西式服裝,沒有恢復漢服。但在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的傳統文化,有些人又重新倡導恢復傳統漢服。

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表面看起來承英文小寫的「y」字,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繫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