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賈建新
年初,我在北京飯店見到一位友人,她給我看了一件繪有粉色月季花的釉下彩薄胎花瓶,從花瓶的文飾到燒製工藝都氣度不凡,看後令人愛不釋手。隨後她向我提起醴陵當紅的國瓷「紅官窯」。我馬上想到,伴隨北京飯店走過近20年風雨歷程的醴陵群力餐具不正是「紅色官窯」的產品嗎?
4月2日我來到醴陵市被稱為「紅色官窯」的瓷廠,同時拜訪了著名工藝美術大師李人中先生。正是這位李人中先生在1974年,也正是北京飯店新大樓落成那年,演繹了一段鮮為人知的陶瓷創新,為今天的「紅色官窯」奠定了基礎。
據李人中老人講,1974年秋天,他接到一項「十分嚴肅的政治任務」,要求當時的群力瓷廠燒製一批特殊瓷具。對這批瓷器的要求是:釉下五彩、內外雙面有花;重量輕而結實耐用;保溫效果好;無鉛毒、不含鎘,確保使用者健康;永不退色。釉下彩雙面有花,這在當時的製瓷業尚無先例。這一建議是湖南省接待處處長肖根如提出來的,他說「為的是讓毛主席吃飯時心情愉快」。
李人中老人當年是瓷廠的總工程師,接受任務後,他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他說:「當時,畫面設計的要求是要突出政治,要有全國代表性,直徑幾厘米的碗內要求有花,什麼花最合適,怎樣設計,取什麼題材?」
李人中說他那些日子吃不下,睡不著,心裡十分焦急。太太問他怎麼回事,他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她。他的太太同樣很關心,思索了一會,突然靈機一動說:「可不可以設計月季花畫面?因為月季花又名月月紅,象徵山河一片紅。」
經過一個月的試製,特殊瓷具於1974年11月燒製成功。經鑒定,這批薄胎釉下雙面五彩花卉瓷器晶瑩剔透,似玉泥嫩肌般溫潤可人。繪於餐具、茶具上的紅月季、紅芙蓉、紅秋菊、紅臘梅文飾分別代表了春、夏、秋、冬,充分展示醴陵瓷的獨特神韻和製瓷成就。
此次共燒製了成品兩萬餘件,有關部門從中精選了上乘佳品40件帶走。過後,李人中才知道這是給毛澤東燒製的瓷器。
1974年秋天,毛澤東最後一次回湖南,在蓉園一號樓住了114天,是歷次返鄉住得最久的一次。12月23日,周恩來來長沙,兩人一起用餐時使用的瓷碗,就是這種「月季花」碗。這批餐具一直伴隨到毛澤東臨終前的最後一頓飯。
尤其神秘的是,由於毛澤東用瓷是專用品,醴陵自1974年燒製專用的釉下雙面五彩薄胎瓷以後,就再也沒有生產過,「毛瓷」因此成了「絕品」。
李人中老人還清楚記得,「任務完成後,為了獎勵參與製作者中少數幾個成績突出者,廠黨委經請示上級同意,每人發一件次品瓷器以做紀念,餘下的全部銷毀。」也就是說,近兩萬件瓷器,除40件帶走的上乘佳品,其餘的都已不復存在。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