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震撼世界》書封面
余綺平
在全球流行「中國熱」的今天,英國《金融時報》前駐北京首席記者金奇(James Kynge),上月出版了他的新書《中國震撼世界:飢餓之國的崛起》(China Shakes the World:the Rise of a Hungry Nation),立刻成為暢銷書,引起歐美媒體爭相評論。
金奇是中國通,能說流利普通話,在華生活了近20年。自1998年起他任職《金融時報》達7年,期間他走遍中國,上山下鄉採訪,曾因此奪得多項新聞獎。金奇目前是國際傳媒機構培生集團(Pearson Group)駐華總代表。
世界工業「發電站」
據出版商介紹,新中國在25年間作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成為世界工業「發電站」。西方讀者一直渴望能看到一本介紹新中國的書,《中國震撼世界》應時而生。該書不單詳述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原因,還指出了中國開始影響世界的未來走勢。
報道說,英國在慶祝工業革命誕生230年前夕,中國如今已佔據全球經濟的三分一;這是人們發夢也想不到的。1979年新中國建國30年時,國民生產總值僅2個百分點,現今逾5個百分點,還在繼續增長。西方讀者一定很想知道箇中原因。
《泰晤士報》書評文章則指出,西方人大都關心中國的冒起,成為了經濟「發電站」;但是,卻很少人了解到,這種變化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
在金奇筆下,中國逾7億人每日的生活費少於2美元;數以百萬農民湧往工廠賺取微薄工資──相當於1850年芝加哥一名非技術工人的一半薪金。他認為,造成這種結果,是對西方經濟的一項歷史挑戰,任何輕微改革或貿易障礙,都不能緩和此局面。
鋼管全運銷中國
金奇認為,中國許多製造業地區,都存在上述簡單而令人不安的事實。預料未來一段日子內,歐洲公司都沒法和中國競爭。他指出,西方國家的選民反對與中國自由貿易,逼使了執政者制訂種種保護政策,但是,這可能是一個全球危機的先兆。
為了探討中國對歐洲製造業的影響,金奇親往德國採訪。他來到魯爾(Ruhr)─德國最大鋼鐵廠所在地,廠房已棄置,鋼管全運銷中國了。「200年來,這工廠一直在煉鋼。德國在1870年、1914年和1939年擂響戰鼓時,正是魯爾河谷這一隅先為普魯士、後為德意志帝國供應了野戰炮、坦克、炮彈和戰艦裝甲鋼板。此地的人們以實物為豪,證據在廠內處處可見。」
這裡,數代人都靠鋼廠謀生,但是他們強烈要求實行每周35小時工作制;在中國,工人會把握時間日夜加班。金奇說。
金奇在魯爾看到婦女們在減價店購買0.99歐元一件、中國製造的T恤衫;附近,一家紋身館的廣告說,能把「愛」、「富」、「康」三個漢字紋在顧客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