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0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眼鏡蛇」不罷休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0-06]
放大圖片

 ■《布什世家》封面。網上圖片

文:余綺平

 被布什罵作「眼鏡蛇」的《紐約時報》女記者多德,將自己的專欄文章集結成書《布什世家︰自討苦吃》(Bushworld: Enter at Your Own Risk),兩年前出版時高踞暢銷書榜,至今依然受歡迎。

 今年54歲的她,以用語辛辣,角度獨特揚名新聞界。1999年她報道克林頓與萊溫斯基的性醜聞,奪得當年普利茲獎。

奪獎文章 實至名歸

 自老布什年代起,多德已專訪白宮新聞。可能她挑惹太多火頭,兩年前遭白宮拒絕更換新的記者採訪證,近年主力寫專欄。今夏傳出布什埋頭苦讀60本書的新聞,她乘機挖苦一番。英國《衛報》形容她的惡作劇專欄,足可轉化為致命的政治武器。

 多德奪得普利茲獎的文章,實至名歸,精彩絕倫之處令讀者拍案叫絕。文中男主角(克林頓)迷戀萊溫斯基穿上緊身馬甲胸衣,揮舞馬鞭;她更形容,獨立檢察官斯塔的彈劾克林頓報告,簡直就像一本荒謬,令人看到呼吸急促的色情小說。

 多德筆下,對老布什十分客氣和包容,曾被同行嘲笑她有「戀父情意結」。多德也承認,老布什待她和藹可親,令她懊悔自己當記者這一行業。「出色的記者,應該挖掘白宮主人的陰暗面,例如尼克松的水門事件。但我對老布什筆下留情,無從發揮。」多德說。

她就像心理醫生

 到了小布什上場,多德起初以為「有其父必有其子」。後來發現,兩父子簡直有天壤之別。「父親像優雅的莎士比亞劇團;兒子像英國老牌搞笑劇團Monty Python。」多德形容。她樂透了,小布什在她筆下醜態百出,成就了她的暢銷書《布什世家》,她近年的名氣更甚於克林頓年代。

 多德與其他記者最大不同之處,是她的愛好廣泛,向總統提出的問題涉及天南地北,特別是關於文化體育範疇。小布什曾抱怨,多德發問時的態度和現場氣氛,「就像心理醫生,把病人牢按在睡床上審訊。」

 在多德窮追不捨下,布什就像被催眠一樣地作供;他識別不出任何一位文學大師作品;最鍾情的「文化體驗」是棒球;最喜歡的電影是《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最愛看英國間諜小說家卡雷(John Le Carre)的通俗作品;最令人噴飯的是,布什能夠分辨一本小說的真實性與虛幻性。

 多德大肆抨擊布什的伊拉克策略,她以「狂暴佐治」來形容總統,力斥布什政權與電影《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內容相反──完全看不見身邊幽靈飄浮。

 布什父子待人接物背道而馳。多德透露,老布什反對兒子出兵伊拉克,他曾教子,打仗要有進有退。布什顯然沒有撤兵大計,對父親訓誡聽而不聞。

優秀記者應是懷疑論者

 多德在華盛頓成長,父親任職警隊,主管國會大廈保安工作;三位哥哥年少時兼職國會信差。多德從小在國會混大。

 她透露,父親擅於觀察入微,哪一個政客還是騙子,一眼辨出。「有些議員吩咐父親帶他的選民去吃飯,卻又不放下飯錢,他肯定就是騙子。」多德說,她對白宮的敏感度,基本上受父親影響。

 多德心目中,尼克松最和善,完全沒有總統架子;她父親最崇拜肯尼迪,總統照片高掛家中。可是,肯尼迪愛「擺款」,「我哥哥給他送信,他從不看他們一眼。」多德因此學會了判斷一個人的品格,是根據他的言行舉止,而非來自民主黨抑或共和黨。

 她的新書發布酒會上,全家人都來捧場,書是獻給母親的。「媽媽常勸我,以後多寫一些厚道文章,我真想聽她的話。可是,白宮裡那班傢伙花的是納稅人血汗錢,卻胡說八道欺騙納稅人,例如伊拉克戰爭。我實在不吐不快。」

 多德認為,優秀的新聞記者應該是懷疑論者,懂得去查核真相,然後作出平衡。布什的中東外交政策,正好給予記者發揮「懷疑論」的機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