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前面提及,甘炳光等編者的雄心並不只局限於香港一地,更希望對內地、台灣和新加坡等華人地區的社會工作產生影響。為了照顧內地的特殊環境,30封信的其中4封是專門寫給內地的社工學生。
「除了香港的學生,我們也希望其他華人地區的社工學生也能接觸這本書,尤其是對於內地的學生。社工這行業近年在內地發展得快,至今全國已經超過200個課程。然而,現在仍處於剛起步階段,師資和教學配套方面還未追得上,許多任教的老師都是哲學或社會學出身,社會工作的經驗較淺,只能依照書本所說去教。實習方面也無法與香港比擬,香港的學生可以到一個實際的工作崗位體驗社工的工作,處理真實的個案,但內地難以提供這樣的機會,學生實習可能只是外出做幾份問卷了事。」
雖然內地多間學院爭相開始社工課程,但市場上卻缺乏社工的職位,所以甘炳光指出內地社工學生在思索未來出路上較香港的學生迷惘。
「香港的社工學生畢業後大部分均選擇社工作為職業,而市場也能提供足夠的職位,但內地的社工學生畢業後較少能找到相關的工作,大都從事營銷和管理等其他行業,所以可能只視社工為一門普通學科,而非一門專業。」
甘炳光認為內地的社工教育可能因此忽略了一些價值觀方面的基本培訓。雖然兩地的社福制度有異,但作為社工的基本原則還是一樣。「與內地學生談信念,談理想要較香港學生容易,可能是文化上的差異,他們(內地學生)覺得講理想是一件自然不過的事。但在香港,你對人家說理想是幫人肯定被人取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