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0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不應再前路茫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0-27]

■單仲偕 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

 過去二十年,香港的公共廣播服務政策可說是不曾檢討;上次由政府牽頭進行的檢討工作,已是在一九八六年發表的廣播事業檢討委員會報告書。儘管在這二十年期間,立法機關偶然就廣播政策、電視政策、收費電視等提出動議辯論,但就本地公共廣播服務的原則、方向和運作模式等方面,卻沒有正式討論的機會。

 然而,涉獵甚少絕不代表公共廣播服務在香港沒有爭議。香港作為本港目前唯一的公營廣播機構,從來都是「惹火尤物」。近年來,港台多番被一些人士抨擊,指受公帑資助的港台應擔當政府喉舌而不是批評政府。

 部分人士對公共廣播服務的錯誤理解、市民對港台前路的擔憂,加上財政和頻譜資源的缺乏,若現行相關的廣播政策維持下去,只會令本地公共廣播服務失去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今年一月,特首曾蔭權在「徇眾要求」下,委任檢討委員會,檢討本地公共廣播服務及其日後發展進行檢討,包括有關服務的使命、服務模式、管治架構和財政來源等重要議題。立法會的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也藉此機會進行研究和到海外考察,了解英國、美國和加拿大各地不同的公共廣播服務制度。事務委員會的研究報告已於本月初發表,並將會在下星期三在立法會進行辯論。

 儘管設有公共廣播服務的國家/地區皆有各自獨特的政治背景、社會需要和經濟狀況,它們都以「普及」、「多元化」、「獨立」和「具特色」作為公共廣播服務的核心價值、強調編輯自主,保障公共廣播服務機構編輯方針不受政府、規管當局或商業機構的影響,為當地市民提供既優質,又能平衡商業利益的資訊、教育及娛樂。

 此外,根據事務委員會的研究結果,公共廣播服務還有另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功能——鞏固公民社會、確保多元代和社會共融。事實上,海外的公共廣播服務制度是十分鼓勵公眾參與,開放頻譜、設立公眾使用電視頻道就是重要措施之一。這些「民間電台/電視台」將播放由公眾製作的非商業節目。它作為市民在廣播媒體的「海德公園」,有利促進市民交流資訊和表達意見、推動社會開放。這個構思,早在二零零四年立法會動議辯論時,獲立法會議員原則上的支持,惟政府的政策立場卻是反對設立公眾使用頻道。儘管如此,筆者認為當數碼地面廣播將帶來新的頻譜資源,加上市民對廣播服務的需求、公民質素、社會環境、技術水平,以至市民的創作力都有所提升,故政府和公眾實在是時候研究如何設立公眾使用頻道。

 另方面,事務委員會也探討本地公共廣播機構的經費來源、管治模式和其問責性。事務委員會認為,維持公共廣播機構的穩定而持續的經費來源十分重要。筆者同意,主要的公共廣播機構不應以廣告收入作為基本收入來源。對於政府周期撥款甚或來自私人基金會或慈善機構的自願捐款,只要不影響機構的編輯自主性,筆者認為是可以接受的。

 公共廣播機構的服務對象是市民大眾,其資源運用、理財方針、服務表現等,理應向公眾問責。因此,事務委員會相信建立一個常設機制,例如向立法機關提交年報、財政預算等成文規定,作為評估公共廣播機構有效工具,將有助提高有關機構的公眾問責性,並確保他們所提供的廣播服務,可符合社會現時和未來的發展需要。

 由特首委任的檢討委員會,將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發表檢討報告,並提出公共廣播服務的發展藍圖。筆者和事務委員會皆期望,當局在擬訂有關藍圖時,能夠詳細考慮事務委員會的研究結果。而公共廣播服務作為以公眾為對象的服務,在整個政策制訂和施行的過程中,筆者更期望當局能時刻鼓勵公眾參與,使之能成為公共的廣播服務。 (本欄每周五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