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1月1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即時轉運是物流業的新出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1-13]

陳鑑林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物流業曾經是我們寄以厚望的一個產業,更被政府定為香港經濟轉型的四大支柱行業之一。這不難理解,因為香港發展物流業有幾個優點,一是香港有發展物流的優勢包括地理及配套設備;二是香港的物流業曾經有過一段輝煌歲月,有成功的經驗;三是物流業能夠創造大量職位,而相當一部分更是一些低技術的職位,對於香港的失業問題有正面的影響,所以政府經常對外宣稱發展物流不遺餘力,但實情又是如何呢?

香港物流業面臨內憂外患

 我們看看數據,在這數年間,香港的總貨櫃吞吐量雖然仍是最高,得以守著全球最繁忙港口寶座,但與其他對手,如新加坡、上海、深圳等的差距卻在不斷收窄,若以增長率計算,更被對手遠遠拋離。05年增長只有百分之二點八,遠遠落後於新加坡的八點九,更不用說上海的二十四點三及深圳的十八點六了,難怪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提出「物流邊緣化」的言論,彷彿物流業難以恢復昔日的輝煌,已完成歷史任務。這是真的嗎?民建聯為了論證物流業的發展問題,特別製作了一份物流業的研究報告,正正要查出病源,提出辦法,因為我們認為物流業對香港仍然有很大的貢獻。

 現時物流業的問題主要有內憂及外患,外患者四方八面的競爭對手,新加坡這個老對手去年更奪去了首席貨櫃港的地位,上海、深圳則潛力優厚,每年均以十多二十個百分點增長,而且成本廉宜,更有土地的優勢,長遠而言香港未必能夠抵受得住他們的競爭。而在內憂方面,香港則受制於三高的成本:高地價、高租值、高工資。香港的碼頭處理費(Terminal Handling Charge)是世界最昂貴的;航空運輸學會(Air Transport Research Society)發表的全球機場表現研究報告指出香港機場處於成本劣勢;陸路運輸方面貨物由生產地送抵香港港口,原本只是大約六小時的車程,實際上卻動輒需時十小時以上,主要因為貨櫃車經常大排長龍等過關,這些情況我們獨立來看可能會掉以輕心,但如果將這些事實集中分析,我們會發覺香港的物流業包括海陸空方面都面對嚴峻的挑戰,但最令人憂心的是現時仍未有新的發展方向,只是繼續仗著一貫的優勢,但不幸的是我們一些優勢已經漸漸消退。

即時轉運可節省成本提高效率

 弄清病源後,就要開藥方,我們知道「物流」(Logistics)就是指「物資流通」,主要工作是在指定的時限之內,以最具競爭力的成本,將付貨人的貨物送抵目的地,讓付貨人可以專注其核心業務,縮短業務周轉時間。我們建議要加強物流業的「即時轉運」。「即時」有「立即」的意思,也可演繹為「最快」、「最短時間」,「即時轉運」可以就是指貨物在中轉站能按客戶需要,以最短的滯留時間付運出口。香港現時每星期有超過5000班航機遍及全球140多個目的地,基本上貨物到達機場立即可以上機;而香港港口的作業流程亦素以高效率見稱,貨櫃船在港內的周轉時間,平均只需13小時;一般貨船在浮泡和錨地從事中流作業,周轉時間分別為32小時及49小時,充分體現香港轉口貨運在「即時」的高水準優勢。

 即時轉運的好處就是能提供客戶高效率的服務,以抵銷香港高成本的問題。香港經營成本高於鄰近地區,是客觀的事實,不過亦間接肯定了自身的優勢,不過要維持這種優勢,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繼續強化自身,順應即時轉運這一全球物流發展的大趨勢,提升本港的即時轉運能力,打開內地尚未成熟的即時轉運市場。為此我們在研究報告中提出了十七個建議,包括政策層面、交通網絡層面、基礎建設層面以及資訊系統層面上的不同建議。這些都值得政府認真考慮,要恢復物流業的輝煌不是空談高論就可以成功的。(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