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恆泰 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研究幹事
1931年,賭城拉斯維加斯正式在美國西岸開幕,吸引了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光臨,遊客除了花錢在賭場「娛樂」外,更會光顧周邊的餐廳、商店和觀看大型歌舞劇。自此,拉斯維加斯由人煙稀少的沙漠發展成舉世聞名的賭城,更成為內華達州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約40%),成就了一個賭場創富的神話。
美國開賭城有成功也有失敗
1978年,新澤西州政府在大西洋城開設美國東岸第一個賭場,藉以為低技術工人創造職位和刺激當地旅遊業,壟斷周邊地區的賭博收入。可惜事與願違,賭場只能吸引居住在鄰近州的即日來回旅客,對大西洋城旅遊業根本沒有多大幫助,更可悲是40%賭場的顧客是當地居民,反映出賭場只是將居民在其他零售服務業的消費轉移到賭場,可見賭場非但未能振興當地經濟,更扼殺了當地其他商戶的生存空間,據資料顯示,大西洋城賭場開業後首十年,大西洋城的餐廳數目由243間遞減至146間,失業率更遠超全國數字,證明賭場影響其他行業的經營環境,令更多職位流失。
大西洋城的例子在美國只是冰山一角,密西西比、伊利諾、愛荷華、科羅拉多等州均面對同樣的問題。跟內華達州不同,新澤西州有其具規模和多元的經濟基礎和發展優勢,因此賭場對當地經濟的衝擊較大。相反,拉斯維加斯前身是一塊沒有發展基礎的沙漠,遊客和當地居民大多來自外地,而且專注發展博彩旅遊業的定位清晰,在大西洋城開設賭場前,差不多壟斷美國、甚至世界的博彩業近五十年,所以賭場對當地社會和經濟有較正面的影響。
澳門經濟已過分依賴賭業
無可否認,自賭權開放和自由行推出後,澳門經濟急速起飛,過去三年經濟增長均有雙位數字的升幅,博彩旅遊收入佔本地生產總值超過八成,不過發展賭業真的沒有任何代價嗎?近年,由於賭場提供的薪金遠較其他行業吸引,令中小型企業和銀行業流失大量員工,個別企業透過加薪留住人才,有些因受不住成本上漲,索性把公司關閉,這令澳門越來越倚賴博彩業,使貿易逆差升至2005年的115億元,較兩年前開放賭權時高出800%,比澳門政府去年的財政盈餘還要多45億元。
澳門政府估計今年的博彩收入將超過530億,勢將超越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賭博業的龍頭。不過,拉城是世界最有名的賭場及娛樂中心,每年吸引超過35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造訪,而全世界最大型的國際會議和展覽都在當地舉行。
除賭博外,旅客更可欣賞不同類型的大型表演,或到主題公園和大型購物中心盡興,難怪拉城的博彩收益佔當地的經濟比重較澳門低近一倍。反觀澳門博彩業,目前仍停留以黃賭為賣點,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旅客平均在澳門逗留1日(拉斯維加斯和香港為3-4日),有超過一半的旅客是即日來回的,可見澳門博彩旅遊業並非想像般吸引。
$1博彩稅=$8.5社會成本
筆者今年中曾替監察賭風聯盟進行有關香港問題賭博社會成本的研究,發現超過六成的病態或問題賭徒有上賭船或到澳門賭錢的習慣,可見賭場是病態賭博的一大死穴,調查亦同時發現賭博在過去一年耗盡一位問題或病態賭徒約40萬元的個人、家庭和社會成本。若以政府在2005年公布的問題和病態賭徒人口(272,000人)推算,問題賭徒在過去一年耗盡香港社會1100億元成本,遠遠高出政府去年120億元的博彩稅收,即政府每收取$1博彩稅,社會須付出$8.5。
港澳角色定位不同
近年,傳媒有關澳門的報道集中在賭權開放後的繁盛景況,營造社會欣欣向榮的景象,向市民大眾投射賭博創富的訊息。其實,澳門成功的因素與拉斯維加斯不謀而合,兩者都是區內賭博事業的始作俑者,在區內有壓倒性的競爭優勢,加上博彩業是兩地的經濟命脈,所以在資源調配和運用上較易取得協同效益。相反,香港本身是一個多元和具基礎的經濟體系,政府發展賭場事業的機會成本遠較澳門為高,在全球一體化的競爭環境下,政府應深化本身優勢,鞏固優勢項目在區內的領導地位,而不是以彼之短攻敵之長。(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