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1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停止校本評核對學生有利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1-22]

陳志華

 日前,教育評議會公佈了校本評核的調查結果。該會副主席曹啟樂指出校本評核問題多多,不明教統局為何仍要一意孤行。據傳媒報道,他更指出:「就算在校進行評核,老師也有可能會向學生『通水』。」曹副主席對本港教師甚不信任,更質疑教育的專業操守。他更表示下一步會將調查結果及關於校本評核的數據結成小冊子,呈交予特首曾蔭權、教統局局長李國章、考評局常任秘書長張永明等,並要求他們收回成命,取消校本評核。

 該項調查以教師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教師擔憂校本評核公平性欠信心,百分之八人更坦言對此毫無信心。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教評會為何不以學生為研究對象。校本評核的本意是甚麼?這是一種持續性及形成性評估的理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及檢討本身的學習情況,以作出改進。過去,大多科目也只以一次公開考試作為評估依據,出現一試定生死的結果。校本評核正希望改善這個情況。

 校本評核更不是甚麼新東西。早在二十八年前,高級程度會考化學科已於1978年使用校本評核的方法,在香港考試制度中已有接近三十年的歷史。中學會考課程設計與科技科和電子與電學科也於1980年採用校本評核,考生須要呈交專題研習報告,以作評估。1988年,高級程度會考政府與公共事務科也引入這種評核方法。1994年,高級補充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高級程度通識教育科、高級補充程度會考化學科、高級補充程度會考設計與科技科也引入校本評核,

 高級程度會考生物科及高級補充程度會考電子學科也分別於1995年及1999年引入校本評核。2000年之後,高級程度考試先後有5科,中學會考先後有9科引入校本評核。那麼多的經驗還不足夠?

 今天,教師們要求走回頭路,這是合理的訴求?若工作太多,教統局及考評局應評估後增加人手,並非於現在叫停!學生是否得益?教師工作量大增便立刻停止。這是甚麼的教育理念?分析校本評估應否推行,並非單只從教師角度去分析,而是從整個教育評估制度、課程設計理念、學生學習效果等角度去分析。學生才是學習者!

 三年新高中課程,若沒有任何校本評制,三年便會一試定生死,對學生可說是一件好事嗎?當天,學生表現失準,三年所學付諸東流。對於教評會批評,教統局課程發展處和考評局已因應各方意見,對各科的校本評核作出修訂,如減低校本評核的要求及比重,讓教師有充裕時間和空間掌握評核。而考評局亦將制訂評分準則及指引,減少不公平情況。

 教評會主評蔡國光更呼籲全港中學教師團結,齊齊向考評局說不!要求校本評核急剎車,否則只會是目標為本課程(TOC)以失敗告終的翻版。這種類比的預言教育理念並不可取。作為學生,大多也不願三年一試定生死,然後決定可否升讀大學。願教育團體多從學生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分析全面,不要只從教師角度去探究。這是本末倒置!(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