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季節將至,學生需要收拾心情迎戰。這段時間總有不少學生因考試壓力而尋求社工協助。然而有部分同學縱有需要,亦不會主動求助,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表達自己的壓力。
記得在考試前數天,老師轉介了一名中二女生,指她放學時到文具店高買,被店主發現,店主見她年紀尚輕,不忍心報案,就通知學校,交由校方處理。老師對她的高買行為感到驚訝,因為她在校成績不錯,亦沒有特別的行為問題,而她的家庭雖不富裕,但生活總算不用愁,而她所偷的記事簿只值數元。
偷竊反映潛藏需要
校方的處理手法,十分值得欣賞,校方並非只用訓導角度出發,更明白到偷竊行為的背後,正反映出她的潛在需要。經過一輪面談後,她開始透露,原來她並非首次進行偷竊,最初一次竟是在她幼稚園高班的時候,那次她「拿」了同學的一件文具,後來被老師發現。她回想道,那正是在她弟弟出世不久後發生的。
今次她偷竊時,家中也發生了突變,她的妹妹發現患有紅斑狼瘡症,因此她的母親終日要照顧妹妹,更要求她多些遷就患病的妹妹,同時亦需要分擔不少家務。其實,以前當有心事時,她第一時間會與母親分享,但現在母親已再沒有空間來關心她,令她傷心透了。今次她再度偷竊,原來是因為感到被家人忽略。
透過活動得到新啟示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遇到不少得與失,如何能從失去的事件中看到正面的意義,實非易事,如青少年透過不同的活動體驗,或許會對自身的情況有新的啟示。剛好我正推行生命教育活動,因此我邀請了數位同學參與,當中包括這位女同學。在活動過程中,他們需要回想生命中失去了的事情或東西,然後寫在一張手工紙上,並將它摺成飛機,並一起將飛機飛到班房的另一端。該女同學就在紙上寫了「失去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及信任」。 活動完結後,這位同學在檢討表中回應:「原來失去可以變為得著……」,所以她更有信心行前面的路,做好本份,珍惜現時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再用取回父母的關注為人生目標,反而看到看到父母一直十分信任她,並欣賞她對家庭的付出。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生命天使」教育中心 張燕莉
如對本文有任何查詢,請電郵至 angels@elchk.org.hk ,與本會社工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