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說到揚州市邗江中學徐校長在論壇中解說幸福與痛苦的四個維度,其實是想說明面對現實的升學主義,學校難免要令學生接受甚至忍受「今天的痛苦」來換取「終身的幸福」。接著徐校長還有「幸福」的四個不等式,確是創意無限,筆者又一次借這四個不等式再加演繹:
幸福≠完全的快樂與自由
一個成年人回望在學時期,校園及課堂的生活是沉悶或是豐盛,真的要看學校、班級及自己的緣份。但是一談到測驗考試趕功課,便一致地會覺得苦多於樂。其實,學校的完整生活有磨練挑戰,不一定是愉快,更可能有憂傷痛楚,這是年青人應經歷的成長。而且,主導學校的是成年人的社會,課程、教學、規則、活動大多都已設定了。假若幸福就是達成以上的設計,學生便不可能有完全的快樂與自由,然而最終卻能修成正果。
教師理解的幸福≠學生感受的幸福
就如上述幸福的解說,明明是辛苦也說是「苦中作樂」的幸福,學生會這樣感受嗎?有老師說學生歡迎「校本評核」,可以平時取分,免卻最後「一試定生死」的痛苦。學生卻說寧願「引刀成一快,不枉少年頭」,而不要接受「天天測,日日評,科科考」的凌遲折磨。大家還記得在「小孩不笨」中,Terry 的媽媽經常向 Terry 說"That's all for your own good"?
學生今天的幸福感受≠學生明天的幸福感受
幸好我們相信學生會成長,他總會明白「淚下抹乾,敢抵抗高山,攀過望遠方」的錦繡前程。因此成年人會經常否定學生今天的幸福感受,如不要沉迷打機、上網、「煲電話粥」等。
這個學生的幸福感覺≠那個學生的幸福感覺
回到學校,多讓模範學生以他們的言行去感染其他同學,而不要把這些模範學生的行為感受推至其他同學。
回到香港的教育界,很現實的是:一些首長的幸福感覺≠前線人員的幸福感覺。 ■許為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