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國崛起與中國復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07]

何亮亮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

 中國從近代以來錯失的發展機遇,現在是絕不能再坐失了,這已經是全民的共識。中國應體認全球化時代國家的地位,積極主動參與全球化,虛心吸取先進文明。特別是在以德服人這方面,中國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備的優勢,但這也需要做出特別的努力。世界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中國,將以此而對人類有所貢獻。

 11月13日至24日,中國中央電視台在經濟頻道播出15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不僅在內地引起收看熱潮,在西方媒體也引起關注。其實這部政論片是在三年前就開始拍攝的,然而現在播出,中國作為大國崛起的態勢更為明顯,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大國崛起》出台展現了中國的自信

 《大國崛起》的編創者認為,十五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台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大國崛起》即以上述九國的發展歷史為內容。所謂「世界性大國」,不是人口和面積意義上的大國,而是在歷史「成為全世界的歷史」之後出現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

 上述九國似乎沒有做過類似的研究,因為它們曾經是或者現在仍然是大國;中國未來將成為類似的大國,但現在還不是,而中國人力圖進入世界大國行列的努力,從近代以來一直沒有停止,正是這種努力以及放眼看世界的開放心胸,激勵了《大國崛起》的出現,推動了中國民眾認識其他大國,藉以為中國作為大國崛起累積更多精神資源。

 《大國崛起》的創新之處在於,它是以客觀描述而非意識形態先導的主觀結論為特點,這本身就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新的胸襟和視野,是一種自信,因為相信受眾能夠自己判斷。

 《大國崛起》的總策劃人麥天樞認為,中國觀眾能夠理解「妥協」在大國崛起中的作用,他就很滿意了。這是編創者的用心所在,因為中國社會數千年的歷史特別是政治發展史是不見「妥協」的,成王敗寇,你死我活。儘管中國有中庸之道的傳統文化,但是中庸之道從來沒有成為政治哲學。和諧社會是需要妥協的,這也是中國歷史的沉重教訓。

 其實在上述九國中,現在真正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大國,首先是美國,其次是英國、德國、法國與日本,但是日本在文化方面的影響與英法德仍差距甚遠。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大國,但肯定不是唯一的一個。中國和印度都很有可能成為未來亞洲的世界大國。中國和印度在文化和哲學方面完全不同,但是在經濟迅速發展、民生改善、教育普及之後,復興後的中印經濟和文化都能夠在全球化時代對世界產生影響。

中國不應再次錯過崛起機會

 近代之前中華在亞洲作為「老大哥」,依靠的是自己的文明而非對外使用武力;日本學習了西方,成為亞洲第一個現代化國家,但是其崛起的過程,很大程度是以對周邊國家特別是掠奪中國和朝鮮半島為代價的。這成為日本的原罪,而日本在美國庇護下未能深刻反省,也阻礙了其獲得與世界經濟第二強國相應的政治地位。

 蘇聯繼承了沙俄的擴張傳統和大國沙文主義作風,是其衰落的重要內因。世界最大和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現在淪為二流國家,其實也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教訓。

 英國在文化方面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是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只要看看英語和英國在法律、金融、航運、貿易、體育等領域的強大影響,就可以理解。

 美國當前的困境,不在於缺乏軟硬兩種實力,而在於兩種實力的運用完全不協調,形成了錯誤配置。美國的精英階層開始認識到這一點,但是糾錯是要有一個過程的,而且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傲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反省。因反恐導致與伊斯蘭世界的尖銳對立,使美國無法發揮超級大國應有的文明世界主導的作用。

 中國從近代以來錯失的發展機遇,現在是絕不能再坐失了,這已經是全民的共識。體認全球化時代國家的地位,積極主動參與全球化,虛心吸取先進文明,在法制基礎上建立能夠促進創新的社會和文化環境,對內建設和諧社會,對外促進世界和平。特別是在以德服人這方面,中國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備的優勢,但這也需要做出特別的努力。世界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中國,將以此而對人類有所貢獻。(本欄每周四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