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伊拉克能否成為歷史的又一個轉折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11]

 ■鄭若麟 資深傳媒人

 可以肯定,伊拉克戰爭將深深地影響美國輿論和美國的全球戰略思想:一是說服美國公眾支持下一場戰爭將會越來越難。二是五角大樓將不會再在一場戰爭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戰爭不是單憑軍事實力就能打贏的。三是戰爭與戰後是兩個有機組成部分。沒有戰後,戰爭就不能言勝。四是單邊主義將被至少在伊戰傷口未癒合之前鎖進抽屜裡。美國儘管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但並不能憑此就隨心所欲。

 美國前國務卿貝克為首的「伊拉克問題小組」向布什政府提出「改變對伊現行政策」的報告,這幾天正在全球引起熱評。這一報告提醒世人,伊拉克戰爭有可能如當年越南戰爭一樣,成為美國歷史上的又一個轉折點。

穩定伊拉克局勢談何容易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發動對伊拉克戰爭迄今,這是第一份最接近現實的報告。作為階段性總結,報告為美國對伊戰爭前景塗上了一堆黯淡的色彩,提出了主要由三點組成的政策建議:準備撤軍;督促伊政府加快全國和解的步伐;展開對伊朗和敘利亞外交努力,以求平穩伊拉克局勢。從目前來看,布什政府對這三點建議能夠接受到何種程度,令人懷疑。特別是三點建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有「一廂情願」的意味。以目前伊拉克之混亂局面,美軍撤軍談何容易?除非扔下這個爛攤子不管了……而要求伊政府短期內解決內亂,更是強人所難。

 從理論上來說,伊政府是民選上台,應該擁有足夠的權威來解決內亂、實現和解。但這些紙上的邏輯,與現實並不相干。而最後一點,通過展開對敘對伊外交來實現伊拉克局勢的穩定,更是不知從何談起。且不說以色列已經堅決反對與敘、伊談判;就是敘、伊兩國,就真能以遙控的方式來解決伊拉克內部的「準內戰」?

對伊戰爭美國一無所獲

 出現這種思維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認為,伊拉克內亂是外部「流氓國家」支持的結果。如果對疾病的診斷有問題的話,所提藥方是否有效,也就難以樂觀了。美國在越南戰爭失敗後,一度陷入「越戰陰影」的籠罩之中,直到第一次海灣戰爭。在將薩達姆的軍隊誇張成「世界第三」之後,美國為首的聯軍勢如破竹地打垮伊軍,使得美國從越戰的噩夢中初醒;以空中打擊為主而大獲全勝的科索沃戰爭使美國徹底恢復了自信。阿富汗戰爭之順利,進一步使美國開始飄飄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戰法」,其中包括「零傷亡」理論。伊拉克戰爭則是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達到頂點的標誌,先發制人、單邊主義、中東民主改造……一系列咄咄逼人的、以軍事實力為後盾的戰略思想紛紛出籠……

 到了今天,在花費了3500億天價軍費、付出了2400名美軍死傷的慘重代價、特別是造成數十萬伊拉克平民喪生之後,美國得到了什麼?用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莫埃齊的話來說,「一無所獲!」新任美國國防部長蓋玆在回答參院諮詢「美國是否正在打贏這場戰爭」時口吐一個沉重的字眼:「不!」

 顯然,美國忘記了一個關鍵:戰爭只是政治的繼續。伊拉克戰爭從一開始在政治上就已經埋下了失敗的種子。布什行政當局對美國人民撒了一個彌天大謊(稱薩達姆政權擁有威脅美國安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與本.拉登的恐怖組織有關係,應對911事件負責),贏得了美國民意支持而發動這場戰爭時,就已經為今天美國輿論拋棄布什的伊拉克戰爭埋下了伏筆。甚至就是在「推翻了一個殘酷的獨裁政權」這一最後的「真理」上,事實也已經開始越來越模糊。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接受BBC的採訪中有這樣一段令人悲哀的話:「如果我是伊拉克一名普通公民,我肯定要作出一個比較。那就是,在獨裁者統治期間,人們可以上街,他們的孩子可以上學,而父母親也不必擔心『我會不會再也見不到我的孩子?』『社會繼續發展需要的是安全與安穩的環境,不是復甦或者重建,因為少了安全,什麼事情也辦不到。』……」

 貝克的報告正是在為美國尋找體面脫身的最後機會。

伊戰現實影響美國的全球戰略

 可以肯定,這場戰爭將深深地影響美國輿論和美國的全球戰略思想:一是說服美國公眾支持下一場戰爭將會越來越難。二是五角大樓將不會再在一場戰爭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戰爭不是單憑軍事實力就能打贏的。三是戰爭與戰後是兩個有機組成部分。沒有戰後,戰爭就不能言勝。今天歐洲的一些戰略家們在比較布什父子時不約而同地認為,老布什將軍隊停在科威特邊界上的做法是理智的。四是單邊主義將被至少在伊戰傷口未癒合之前鎖進抽屜裡。美國儘管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但並不能憑此就隨心所欲。現實的反擊如當頭棒喝……當然,布什行政當局究竟將如何走出伊戰困境,令人關注。看來注定將失敗的戰爭前景,是否會成為美國歷史上的一個新的轉折點,今天已經成為國際戰略專家們的一個新話題。(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