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香港證券市場一方面應繼續吸引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另一方面則要為內地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幫助內地證券市場提升水平。與此同時,還要努力爭取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企業到香港上市,以保持香港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特色並提升其水平。
從中國證監會網頁查閱中國證券市場集資總額,發現內地企業發行H股集資額也被包括。這同香港證券市場在廣義上屬於中國證券市場是一致的。換言之,中國證券市場包括兩類,一是內地市場即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一是香港交易所。
港證券市場的「中國化」趨勢
在法理上,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開始,香港證券市場便是中國證券市場一部分。然而,一則當時滬深股市草創不久,不成氣候;再則內地企業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也不久,無論上市公司數、市值還是成交額,內地企業佔香港股市比重尚不足觀。所以,人們沒有形成香港證券市場是中國又一類證券市場的概念。
2003年以來,香港證券市場「中國化」趨勢和特徵日益明顯。2006年10月,內地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ICBC)在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進行史無前例的同步上市,而且H股和A股的發行價按照港元兌人民幣匯率折算完全相同。這一具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標誌著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開始建立直接聯繫和互動,從而,使香港證券市場不僅在法理上而且在實際上成為中國的又一類證券市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既發行A股也發行H股,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將同步發行A股和H股,以及QFII和QDII的不斷擴大,這兩類市場的互動將愈益深化。必須觀察和研究:互動將會帶給這兩類市場以怎樣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如何通過政策措施來強化其正面影響並盡可能削弱或消化其負面影響?
不應僅僅滿足於「中國化」
在中國工商銀行同步發行A股和H股後,內地和香港分別有評論提出批評。
來自內地的批評是,鑒於香港證券市場顯著領先於內地證券市場,內地優質企業即使同時發行H股和A股,其結果都將是強化香港證券市場的領先地位而使內地證券市場淪為二流市場。批評者希望內地證券市場超越香港證券市場的雄心不可謂不可嘉,但是,站在中國整體利益的立場上,內地證券市場的進步不能以香港證券市場停滯甚或倒退作為代價。
來自香港的批評是,鑒於內地證券市場明顯落後於香港證券市場,內地企業同時發行A股和H股,將使香港證券市場受內地證券市場拖累而水平下降。批評者希望香港證券市場一直領先於內地證券市場並不斷提升自身水平的願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實現其願望的方法卻適得其反。
爭取其他國家或地區企業來港上市
香港證券市場「中國化」對於鞏固和提升香港證券市場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中的地位功不可沒,這是世人皆知的。的確,如果僅僅滿足或停留於「中國化」,那麼?香港證券市場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很可能水平下降。譬如一位大學數學教授,教中學數學自然游刃有餘,但久而久之可能使其水平停滯甚至下降。所以,香港交易所在2006年12月7日公佈2007-2009年使命宣言稱:香港交易所將走出中國,發展成為香港、內地和亞洲的主要國際市場。未來3年,一方面,繼續吸引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多多益善,同步發行H股和A股不勝歡迎;另一方面,香港交易所要為內地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幫助內地證券市場提升水平。與此同時,努力爭取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企業到香港上市,並拓展與世界主要證券市場的聯繫,以保持香港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特色並提升其水平。
協助內地逐步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香港交易所董事會已決定,在2007年中推出人民幣匯率期貨。香港交易所還應該推出同內地股市相關的其他衍生產品,這是香港證券市場引領內地證券市場不斷進步的不二法門。然而,在香港,有學者反對香港交易所這樣做,所關注的是有關舉措將會對國家金融安全產生負面影響。其用心可嘉。但是,需要明白,正因為中國內地證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在可預見未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外開放,香港這一個當今舉世最開放的金融市場包括證券市場,便理應擔當內地金融衍生產品的「實驗室」,以便內地以盡可能少的成本逐步提高金融服務的水平。
誠然,目前,香港股市和滬深股市都處於升勢,繼香港恆生指數迭創新高後,上海綜合指數和深圳成份股指數也創出歷史新高,這使兩地股市互動的正面影響容易顯示。一旦這兩類市場走勢逆轉或背馳,它們之間互動的負面影響便容易顯示。有關各方需要密切觀察,潛心研究,適時或及時採取政策措施,力爭少走彎路。(本欄每周二刊出) (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