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自由黨主席
今天是聖誕節,我首先在此祝大家聖誕快樂!
佳節當前,相信大家都會趁此機會,向親朋好友送上禮物,藉以表達自己的關懷和祝福。而對普羅香港市民,特別是中產來說,相信最希望收到的禮物,應該是在政府庫房「水浸」的情況下,聽到財政司司長唐英年首肯減薪俸稅。
可惜,在上星期立法會討論由自由黨楊孝華提出的「增加政府在外匯基金投資收益的分帳」動議上,面對議員幾乎一致要求政府檢討外匯基金投資收益的分帳方法,增加政府收入以還富於民時,財爺卻依然以「金融危機難以預見,香港作為自由經濟體系,需要較多外匯儲備,以抗衡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震盪」為理由,未有積極回應議員的訴求。
但其實,現時本港外匯基金的滾存量十分龐大,到十月底為止,已有11,627億元,更預計很快便到達12,000億元水平,外匯儲備額在全球排名第七;若以人均計,則每名香港市民有16.6萬元,僅次於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二,數額更足夠政府五年的開支。
外匯基金資產的組成,其實是分作三個部分,可以說是「三重黃金甲」,十分之「穩陣」。其中第一重「護甲」是逾3,000億元屬貨幣基礎,用作支持港元;第二重「護甲」則是歷年向庫房分帳後的投資收益,悉數撥入累計盈餘,至今滾存至近5,000億元;其餘3,000多億元的政府財政儲備,則形成第三重「護甲」。
而在這3部分中,要特別關注的是不斷滾存,近5,000億元的累計盈餘。外匯基金投資收入在分帳給政府及扣除利息和其他開支後,平均每年有316億元撥入累計盈餘之內,令累計盈餘由98年的2,423億元,升至最近的4,929.8億元。即使在98年金融風暴中,當時政府亦只是動用了1,100億元入市痛擊海外大鱷,目前單是累計盈餘的部分,已接近是當時入市金額的5倍。在這情形下,以外匯基金豐厚的資產,維持港元的穩定性是綽有餘刃的,因此港府實在毋須再把外匯基金每年投資所賺得的數百億元收益,繼續撥入累計盈餘之內,令其無止境地膨脹發大。
過去八年,外匯基金每年平均的收益都高達600億元,但政府每年的分帳部分僅為當中的三分之一,即約200億元,若然政府肯提高當中的分帳比例,甚或如我們自由黨建議般,將外匯基金投資收益全數撥歸庫房,這樣不單不會影響外匯基金的穩健,政府亦可有更多的財政資源,去推行有利市民及營商環境的措施,甚或改善公共服務,對香港整體都會帶來好處。
再進一步說,外匯基金的錢本來就屬於全港市民所有,斷沒有理由將大量投資收益放在一邊,香港人只「有得睇、冇得用」;何況俗語有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若政府仍然堅持不肯提高外匯基金的分帳比例,不肯還富於民,另一方面則繼續挖空心思要開徵新稅,以配合其杞人憂天的未雨綢繆做法,這樣的行為,試問與一個「孤寒財主」又有何分別呢? (本欄每周一刊出)(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