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知識:佛教與中國文化的融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1-09]
放大圖片

 ■犍陀羅風格的佛像

 漢傳佛教傳入中國內地,大體經過了四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的介紹時期,漢傳佛教的譯文,從一開始就不甚忠實於原文。此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佛教的宗教理論發生在古印度,必然帶有地區及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國也有自己古老的文化傳統,往往以自己的觀點方法來迎接這個外來的宗教。所以早期佛教漢譯典籍帶有中國理解成分。早期漢譯佛經,主譯者有的不懂漢文,有的略通而不精,不能不借助於中土助手。從傳譯開始之日,就不可避免地雜入中原本土的思想和觀點,也就是說,佛教從傳入漢語地區,就帶上漢文地區的烙印。

 越過介紹時期,進入融合時期。這時大部分佛經都有了漢文譯本。中原地區,玄學盛行,有文化修養的佛教徒對佛教般若學理解為「無為」之學。佛教傳入的第二階段融合階段,更系統地吸收、融合中土觀點來解釋佛典。佛教與中原本土思想互相交融,廣泛傳播。在佛教傳入漢地的早期,主譯者均為外國僧人,他們大多數來自中亞西域地區,來自天竺者少。早期漢譯佛經原本出自「胡語」(中亞語言),直接從梵文譯出的佛教典籍南北朝以後才逐漸增多。隋唐譯出的佛經,才完全出自梵文本。

 漢傳佛教第三階段在隋唐時期。這時期的特點在於擺脫佛教原有的框架,由中華本土佛教學者、宗派創始人開始構建中國佛教的新體系。它的特點是更多地結合中國社會傳統的實際,建立宗派,使佛教教義更進一步結合中國國情。

 漢傳佛教的第四階段,宋元明清以後形成三教合一,以儒為主導的局面持續了近千年。此一時期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得更緊;負擔起治國安邦,輔助王化的責任。(網絡資料編寫)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