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 佳
筆者的一位同學張某,畢業四五年卻沒有上過一天班,也不想就業。按理說,手握名牌大學學歷、家庭關係優越的他,找個崗位並不很難。雖然如此,他卻出手大方、一身名牌,還經常光顧KTV、西餐廳、遊樂園和商務會所等高消費場合。他爹媽少不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教育他,還發動親友對他進行規勸開導,可這小張依然無動於衷,讓家人提起他便徹底失望了。
據筆者了解,時下內地城市裡,像小張這樣的青年人為數不少。他們身強力壯、心智健全,卻不願出去工作,整日「賦閒」在家,心甘情願地吃老的、用老的,有的已到成家立業的年齡,不僅不給父母盡孝,反而伸手向父母要錢。這就是所謂的「啃老一族」!
都是嬌生慣養惹的禍
日前,上海青年報聯合搜狐網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申城不在讀的未婚子女有85%需要依靠父母支付全部生活費。這一社會現象在廣東也同樣不容樂觀。據廣東省社會和勞動保障廳最近統計,2006年第三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加失業青年為13.65萬,人數超過就業轉失業人員(即「下崗者」);而在需要就業的人群中,16—34歲年齡段的有50.15萬,佔總量的84%。年輕失業人群已超過「4050」群體(即老齡失業人群)。另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的調查統計,我國有30%左右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以及獨生子女逐漸成年,「啃老族」的隊伍大有擴大之勢。所以不少社會學者和有識之士普遍憂慮:我國正在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啃老族」可能成為影響未來我國家庭經濟生活的「第一殺手」。
我以為,「啃老族」的形成雖然與「就業難」有一定關聯,卻不是主要原因。因為絕大多數的「啃老一族」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想工作。譬如我的同學小張,其實他家裡曾先後多次為他找到工作,有的崗位還相當不錯,但他總是借口離家遠、環境差、收入低或者職業不好、學非所用等等予以回絕,似乎壓根就沒有就業的考慮。好心的社區主任曾問小張的父母是否想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兩口子竟不約而同說:「一打官司肯定反目為仇,今後誰來管我們?俺只有這一個孩子啊!」由此可見,形成「啃老族」的首要原因,正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或曰家長對子女過度溺愛,大包大攬、「包庇到底」造成的。
試看,大部分「啃老族」的通病乃是——嬌和懶。他們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小皇帝」、「小公主」,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即便上了中學乃至大學,也吃不得半點苦、缺乏基本社會適應能力。去年12月中國青年報曾刊登這樣一條消息:家住蘭州市小西門的周女士收到從北京寄來的一個郵包,同事們很羨慕她,以為是周女士在京上大學的兒子給她寄來的新年禮物,周女士卻哭笑不得道:「哪是甚麼禮物呀!是兒子穿髒的衣服,寄回來讓我洗的!」
今年年初南京一家媒體報道,南京某高校一名大學生因為想吃餛飩,其母親竟然坐飛機千里迢迢給兒子送去,僅來回路費就花了3000元……讀這樣的新聞,實在讓人啼笑皆非,僅用「懶」和「嬌」恐怕已不能說明問題了。正是當家長的太「勤快」和「聽話」,才「培養」出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大學生,怎能不變成「啃老族」呢!
精神不「斷奶」人格難獨立
更可笑的是,有些人已經成家立業,自己收入還不錯,還要父母的庇護和資助,這就有些不可思議了。我有一個朋友,在出版社當美編,收入頗豐,是典型的「白領一族」,工作四年來幾乎天天回父母處吃飯。後來談了個對象,兩人就雙雙回家「搭伙」,說是「老媽做的飯菜好吃」,可把六七十歲的老兩口忙得不亦樂乎。家長一想,乾脆讓他倆盡快結婚,於是慷慨解囊「捐出」自己一輩子全部積蓄18萬元,還借了5萬元外債,為孩子買了漂亮寬敞的新房,這下總該靜下心歇歇了吧?誰知小兩口沒過幾天又開始回老兩口家「蹭飯吃」,吃不完的還「打包」帶走。不到一年,媳婦生產了,這下更忙壞了老兩口,不出半年老兩口終於招架不住雙雙病倒…… (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