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2月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啟蒙古典《三字經》難為今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2-05]
放大圖片

 你認為用文言文寫的《三字經》可以用作現代的學童啟蒙材料嗎?

文:曾家輝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不知道大家小時上學有沒有唸過《三字經》?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啟蒙書籍,有傳是宋朝王應麟所著。明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載:「童蒙所誦三字經乃宋末區適子所撰。適子,順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節不仕」,後經章太炎等人多次增改,編訂《重訂三字經》,加入了三分之一的內容,所以敘史部分有說到元、明、清等。

 在最近一個由三聯書店舉辦的講座中,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副教授白雲開博士簡述《三字經》在中國傳統教育中的經典地位,以及它內容和形式上的特點,還談及由《三字經》與其他啟蒙書組合而成的中國傳統啟蒙書學習體系,以及《三字經》對21世紀本港教育的啟示。

 「《三字經》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簡短地敘述一些廣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和普遍為古代社會所接受的道德觀念和哲理。同時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和《百家姓》、《千字文》同為古代私塾的初級入門課本,合稱為『三百千』」。

 白雲開指出,《三字經》是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兒童啟蒙教材,旨在於傳授兒童做人的基本道理和一些歷史文化常識,指出學習對於人的一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書中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僅用300多字便概括了中華5,000年歷史的變遷。

 「《三字經》的內容包含甚廣,天文地理、科學常識、歷史知識、人格教育、品德培養、生活倫理等均在其中,在極力宣傳教育的重要之餘,也提倡了尊敬父母、友愛兄弟等傳統美德,還介紹了很多兒童必須掌握的自然、歷史等常識。由於採用三言形式,且注意押韻,所以極易上口,利於背誦,所以被視為古代啟蒙教育的最佳選擇。」

 不過,說到《三字經》的現代意義時,白雲開亦認為如果現在要利用《三字經》為教材,就要做很多功夫。

 「在內容方面,雖然有關民族故事、古代神話等仍然有用,但一些常識、歷史等內容就較狹窄,已見陳舊,而有關德育方面的內容,有關勵志、讀書等仍有可取之處,但講孝悌忠信的,就有些已不合時宜了。」

 白雲開又指出,如果現時要教《三字經》,最大問題是用字和形式。「我們已不再用文言文,而經中的短句及押韻都不再用了。我們或者要花很多時間將《三字經》改寫為易明易懂的現代白話文,三字句太短了,意思過簡,未能配合現代生活的需要。」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代表《三字經》真的不適合當現代的啟蒙讀物?白雲開雖力陳《三字經》的地位,但他也說了一個《三字經》現代化的失敗個案—1994年8月7日《光明日報》刊出李漢秋《新三字經》一文,參照《三字經》原文格式,四句一行,共97行,闡揚愛國主義,1995年廣東教育出版社推出《新三字經》,全文1,200多字,圖文並茂,但最後仍不能風行起來。

 「由於這是政治宣導產物,推廣背誦的效果也差強人意,這股熱潮很快便退卻了。」筆者也看過《新三字經》,發現內容的確是更新了很多當代的人和事,但仍是用三字的文言文,怎可能流行起來呢?我只好引最後一句給大家看:「振中華 齊努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