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創舉」愧對林百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2-28]

查小欣

 亞洲電視獻新猷,成為全港首家旗下沒有藝人的免費電視台,新春期間炒掉全台藝人,藝員部關門大吉,部分藝人改簽職員合約,或轉簽亞視附屬的製作公司,不獲錄用者,約滿便執包袱。

 亞視管理層應熟讀傳媒老闆需知,其中的金科玉律是:「越縮愈縮」。已故林伯林百欣深明此理,在其次子林建岳注資亞視時,林伯經濟上全力支持,令當時的亞視有足夠財力,請來周梁淑怡統軍,施銀彈從無線陣中挖走沈殿霞、何守信及無線招牌聲音蕭亮等重磅人馬,令亞視出現一時盛世,收視經常有雙位數字,並有盈利,可惜後來林伯在台灣惹上官非,被困異邦,對於每天都在燒銀紙的亞視鞭長莫及,又遇上金融風暴,惟有忍痛割售,虧蝕三十億離場。

 走馬燈式的改朝換代,是所有企業的大忌,林伯之後,亞視多番易手,至今已超過十三朝,以至元氣大傷,加上再沒一個老闆有林伯林建岳父子的野心和出手,亞視因此積弱日深,令觀眾和藝人向無線傾斜,造就無線一台獨大。

 亞視殺掉藝員部,雖說是為「執好盤數」準備上市集資,卻嚴重影響整個娛樂圈的生態環境。

 打工仔萬望公司有競爭對手,人工和福利才有機會在短期內三級跳,如今無線成了全港電視藝員唯一僱主,藝員歌星的福利和自由度難有寸進。希望無線在無競爭下,仍不斷進步,勿令觀眾失望,否則會流失觀眾,令整個電視業萎縮。

 香港的電視藝人如今只有三條出路,一是闖電影圈,但港產片不斷減產,前途難料;二是希望有線因失去英超和三分一意甲轉播權,會投資製作劇集和綜合性節目,與無線爭長短,但有線不似有此意;三是學好普通話,專心闖內地市場。

 所以香港很有潛能,成為「藝人工廠」,專供外銷。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