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除夕感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02]
放大圖片

 ■居延出土的漢代桃符

 ■鄒萬銀

 京劇劇目中有一齣《除三害》,劇中首角名叫周處。這位周處,少孤無父母,不修細行,欺壓鄉里。鄉里人患懼之,與南山之虎、長橋之蛟並喻為三害。

 青少年華的周處為報謝鄉人養育之恩,乃上山射虎、下海斬蛟,入吳從二陸求學,勵志為善。「二陸」者,乃陸機字士衡,陸雲字士龍,兄弟二人的才學德行稱冠吳郡江南,時人稱為「二陸」。

 周處發憤讀書,修養道德,學有所成。出仕為東觀左丞,歸晉後遷御史丞。忠於職守、一心為民,著書立說,成為學者,備受百姓稱道,任建威將軍時,犧牲疆場。鄉人痛哭失聲,為之修衣冠冢和周王廟,以示敬仰懷念。

 除夕守歲是年俗文化之一。在即將除夕之日,記起了《風土志》這卷書,這書之作者,即是開篇所說的周處,除夕之俗最早見於他所著的《風土志》。未過其節,先讀其書,未讀其書,先思作者,與古人交流是一幸事。

 《風土志》筆參造化,學究天人,是卷好書。書中載:十二月晦日,俗稱除夕,謂革除舊曆為新歲也。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謂之饋歲,酒食相邀,謂之別歲,長幼聚飲祝頌,謂之分歲。(註:「晦日」即每月最後一日)

 上述記載,始見《風土志》,隋唐時期除夕守歲逐漸盛行,有「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之句。唐太宗有「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之句,自漢代以降,新舊年之分,於夜半子正時刻,即今日夜間十二時,故有「一夜連雙歲」之句。

 守歲之「守」可作「操守」之意。操守者,猶言素行,所以立身之道,不苟取,廉節不妄取曰守。除夕之「除」可作「去惡」之意。《書經》載:「除惡務本。」如果,年末除夕守歲,想想這一年操守如何,抑惡揚善,這一夕是有價值的,此夜不虛度。

 當今,一年有兩個除夕,一個陽曆,一個陰曆。不過作者認為:陽曆除夕,只是新年前一夜而已,不如陰曆除夕有其廣泛內涵。這僅是一管之見,賴方家匡正。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國,始實行陽曆。有位名士叫葉德輝者,寫了一副對聯:

 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看來此公還是喜歡過陰曆年。對聯倒是平俗易懂、對仗工整、平仄穩妥。

 中國歷史是很重視曆法的。中國曆法自夏朝創立,雖經歷朝改進,仍以夏曆為本,所以陰曆始稱「夏曆」。夏曆的產生說明上古時代天文、數學發達,尤其像《易經》的數理哲學精微幽遠。這個夏曆影響深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又如越南、朝鮮、緬甸、東南亞數千年來,都過陰曆年。這是民族文明的象徵,我們不要驕傲,但應自豪,不要有「民族虛無」思想,要有民族自尊觀念。

 古代中國依據月亮圓缺的周期來制定曆法,月亮屬「太陰」,故此稱之陰曆。事實上我們的曆法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個候為一節,二十四個節為一年,夏至節日影最短,冬至節日影最長,也有陽曆法則,應當說是陰陽合曆,,幾千年前這個天文水準已經很高了。所以,孔夫子說:「行夏之時,乘殷之輅。」因為夏曆精確,殷商的車合轍軌,夫子是懂「交通法」的。

 除夕將臨,感慨頗多,心中所思,行於筆端,或可謂之戲說,權當一戲耳。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