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知識:晏子生平與《晏子春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02]

 晏嬰(?—前500年),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孔丘曾讚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晏子春秋》是記載晏嬰言行的一種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匯編而成,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榜樣。晏嬰自身也是非常節儉,備受後世統治者崇敬。

 書中有很多生動的情節,表現出晏嬰的聰明和機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間廣泛流傳。通過具體事例,書中還論證了「和」與「同」兩個概念。晏嬰認為對君主的附和是「同」,應該批評。而敢於向君主提出建議,補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為。這種富有辯證法思想的論述在中國哲學史上成為一大亮點。

 《晏子春秋》經過劉向的整理,共有內、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註釋書籍有清末蘇輿的《晏子春秋校註》、張純一《晏子春秋校註》,近代有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參考價值較高。

(網絡資料編寫)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