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物權法從公佈草案伊始,就遭到了一些專家、學者和官員的質疑,其焦點就是能否確保國有資產。
中國物權法自1993年起草開始,民間爭議一直不斷,立法進程一波三折。在耗時13年、創紀錄地完成人大常委會七次審議之後,中央高層今年在獲得廣泛民意支持下決心推出物權法,力爭過關。繼今年年初全國人大派出10個演講團提前向各地人大代表介紹物權法知識之後,中共中央辦公廳更罕有地就物權法草案專門下發文件,以確保物權法草案順利通過表決。
此間經濟觀察家分析,中央之所以要盡快出台立這部被稱為重要性「僅次於憲法」的民法,是考慮到中國社會在經過改革開放近30年後,已不再是單一的公有制社會,而是融合了多種所有制性質,特別是私有財產的迅速升起,有必要從法律上對這多重經濟成分給予承認和保護。
七百學者聯名反對
不過,這部強調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從公佈草案伊始,就遭到了一些專家、學者和官員的質疑,其焦點就是能否確保國有資產。這些批評者認為,物權法與憲法相違,並擔心強調保護私有財產,將導致國有制基礎和公有制權利受破壞,令更多國有資產流失,特別是那些透過不法途徑獵取國有資產者,將因物權法保護而免受追究。
兩會召開前夕,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左大培、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韓德強,以及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宏良聯名發表公開信指出,國企改革正演化成大規模侵吞國資浪潮,其中九成以上的中小型國企和六成以上的大型國企,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被拍賣;銀行改制過程中股份賤賣導致大量財富外流;強制拆遷、強佔農地問題嚴重,官商勾結,腐敗叢生;樓價、藥價、學費等壟斷企業定價高企。在此背景下,出台一部保護「善意取得」財產的《物權法》,等於保護依靠非法手段暴富的社會階層,希望當局審慎。
曾發表公開信指責違憲、直接致使物權法未能提交2006年全國人大的北京大學教授鞏獻田,近期再次上書中共中央和全國人大,堅持反對《物權法》出台,並得到718名各界學者官員的聯名支持,其中最關心的問題,仍然是國有財產的保護。
中央定調堅定改革
儘管爭議未平,從去年開始,中央高層採取多項措施,力保物權法盡快出台。上半年,中央為改革定調,平息了有關改革進退的爭論,提出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下半年連續安排三次審議,並在全年最後一次人大常委會上決定提交全國人大表決。
今年年初以來,中央全面部屬各項應對措施,為物權法順利出台鋪路。年初全國人大史無前例地派出10個演講團,提前向各地人大代表普及物權法知識,中共中央辦公廳更在1月16日,專門下發「關於《物權法(草案)》有關情況的通報」,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確保物權法草案順利通過」。兩會前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更罕見的發表署名文章,促改革倡公正,亦有意平息當前內地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地位的「左」、右意識形態的論爭。
西方同法不護國資
為確保物權法盡快出台,減少爭議,有關觀察家指出,經歷七、八年的修改後,物權法草案已有「越改越保守」的趨勢,草案中稍微有一些爭論的內容都被刪除。此外,物權法還專門制定了保護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法律措施。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說,翻開任何一部西方國家的物權法,都找不到國有資產保護、國有資源保護和利用這樣的規定。這也是物權法的一大中國特色。 ■本報兩會報道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