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評匯:處理保守的《1984》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11]
放大圖片

 Jean-Louis Darville

文:陳國慧

 由美國「演員同盟」擔演的《1984》是今年「香港藝術節」一個令人相當期待的戲劇節目。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原著《1984》已是傳世經典,作者以其超越性的視野,配合豐富的想像和尖銳的筆觸,寫下這個諷刺英國工黨獨裁政治和極權主義的作品。人性,就在「老大哥在看著你」的恐懼下被逐步扭曲,甚至被蠶食和剝奪。

 正如曾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此劇導演添.羅賓斯對目前美國政治情勢的體會:個人表達自由的權利正受到有形無形的影響。同時,編劇邁克爾.吉恩.沙利文亦坦言,目前人們處在盲目的恐慌中,他質疑是誰「安坐在那個恐懼絕望的漩渦中心」。

 對照著世界政治和社會實況,是次改編的主線講述「真理部」工作的黨員溫斯頓因為其日記而遭嚴刑審問的過程,並由其他黨員交叉穿插演繹日記的內容。

 舞台的主場景是一個散發著冷冽氣氛的審問空間,以直線條和灰黑色調為主的設計固然鮮明地呈現與貫徹作品的整體意象,但這種典型化的展示卻似乎太有點手到拿來之感。原著本身膾炙人口,同時內容具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宇宙性,但也因而在某程度上容易落入設定的想像中。目前的處理無疑是穩健而可取的,然而卻因循保守而未見其進一步探索舞台空間的可能性,同時缺乏層次和平面化的舞台設計亦影響著作品的整體調度。

 雖然之後導演把演出的空間擴展至觀眾席前方,讓觀眾也成為了「冷靜地」旁觀卻無從介入這場審判的參與者。這對強化作品的思考性是很適切的安排,但空間和演員調度的處理上卻仍然偏向呆板,並沒有充分利用觀眾參與時所營造的群眾氛圍。

 另外,審問空間內的三面方形燈箱的固定設計一方面是情節所及,且表徵著無上的國家權力和人們被監視的狀態,但這次的處理卻未充分利用舞台空間來將這種狀態進一步誇張放大。於是作品所凝聚的整體張力便顯得薄弱無依,所謂主角在受到黨壓迫、人性被扭曲的呈現也缺乏一種令人感到心悸的力量。

 作品基本上以大量對白描述情節,某些演員縱然穿梭在不同角色的演繹之間以重演主角的日記內容,文字的描述性仍然相當強。加上日記內容與審問現實之間有大量快速的跳接,對導演和演員來說形成很大挑戰。

 這次表演,導演對兩個時空的轉接處理,乃依仗演員們在同一個演出空間內作即時的角色切換,如燈光等其他舞台元素的介入並不明顯,於是演員對這種演繹的駕馭便更覺重要。可惜這次版本演員們的處理顯然未見得宜,如從日記中的情慾場面回歸審問場面的處理,便覺兩者的調適不足。

 對這個本來令人充滿期待的演出來說,其這次的整體表現讓人感到失望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