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加強海峽兩岸客家人、客家文化交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14]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

 以客家文化為平台,充分利用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加強兩岸客家的交流互動,是做好台灣人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台灣社會由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和原住民四大族群構成。其中客家人約300萬至400萬,佔台灣人口總數的13%至15%,是台灣的第二大族群。

 兩岸客家文化同文同種,兩岸客家人的往來十分頻繁和密切。近年來中央和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做了很多工作,極大地拓寬了兩岸客家文化交融的空間。民革中央也在福建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於2006年4月以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的名義成功邀請了台灣新竹縣客家籍知名人士組成的「台灣客家文化交流之旅參訪團」一行27人到北京、福建龍岩、廈門等地進行參訪交流。參訪活動突出客家文化特色,使參訪團員深刻認識到客家文化之根在祖國大陸,親身感受到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活動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海峽兩岸客家人、客家文化的交流交往雖然方興未艾,但從爭取台灣民心的高度來看,我們對客家文化的保護和挖掘還遠遠不夠,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1)有的地區和部門對客家文化優勢在兩岸交流中的作用、意義認識不足;(2)客家文化研究與交流資源分散,各地區、部門在對客家文化的開發和研究方面尚未形成合力;(3)客家聯誼交流的載體較少,客屬社團負責人年齡老化,面臨後繼無人的狀況。

 為此,我們建議:

 1、可否由國台辦牽頭與民政部、文化部等會商,成立全國性「兩岸客家聯誼會」。有計劃地組織大陸客籍人士參加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安排有關文藝團體、民俗表演團隊赴台交流演出,整理有關客家歷史文化資料如文物、族譜赴台展覽,邀請台灣客屬社團、鄉親回大陸尋根等。

 2、定期舉辦「兩岸客家文化論壇」。該論壇每兩年舉辦一次,邀請海內外客屬團體、人士參加。論壇主要從客家文化層面上分析、探討兩岸客家文化的傳承和兩岸客家文化交流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現象、新問題、新趨勢等。

 3、定期舉辦「兩岸客家文化節」。通過開展「客家風情節」、「客家旅遊節」、「客家美食節」等主題活動,體現兩岸客家之間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上的交流與互動,客家文化的地域性和草根性,從而吸引兩岸民眾和海外人士的更多關注和廣泛參加,構建兩岸互動互信的客家文化圈。

 4、充分利用福建閩西客家祖地的優勢,把閩西建設成全國客家文化交流的核心基地,建議中央政府給福建省在兩岸客家文化交流上更多的開放政策和財政投入,下放赴台開展客家文化交流活動的審批權,簡化項目審批的時間和環節,設立開展客家文化交流的專項基金,專款專用。

 5、進一步加強對客家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研究、保護和利用工作。

 一、在閩西籌建客家祖地博物館。

 二、對現存的客家文化遺產進行依法保護。閩西現有許多保留完整的客家各姓始祖的墳墓和祠堂,對海內外客家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建議組織專家學者對閩西祖祠、祖墓進行調研評估和修繕。

 三、整合現有客家學研究隊伍,加強與台灣客屬社團、高校研究機構的聯繫,通過對客屬籍台灣歷史人物、政要祖籍地的研究,以及歷史上客家人遷移台灣和共同維護民族利益的史實研究,重點宣傳部分對國家民族做出突出貢獻的客家歷史人物,激發台灣客家人的愛國愛鄉之情,抵禦「台獨」勢力對台灣客家青少年的誤導。

 四、加大對族譜館和方志館的扶持力度。

 五、重視對客家人才的培養、使用。建議創設客家學院,招收境內外客家後裔和有志於學習、研究客家文化的境內外學生,為客家族群的發展和客家文化的傳播培養後續人才。同時,注重選擇具有一定民間外交經驗而又德高望重的人擔任客屬社團的負責人,以保障客屬社團的可持續發展。(本文為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提案,本報有刪節)(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