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活在西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19]
放大圖片

 ■《活在西九》 出版: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文:林意生

 西九龍的深水步是全港最貧窮地區之一,區內居民多元化,有老人、新移民、露宿者以及少數族裔。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為了讓廣大市民了解區內草根階層的真實面貌,除了於本月初在桂林街一幢大廈舉辦單位展覽,給市民一個走進深水步社區的機會外,更出版名為《活在西九》一書,使讀者對深水步有基本的認識。

 3月15日,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向傳媒介紹名為《活在西九》一書,在座的除了主席何喜華及負責「活在西九」計劃的社區組織幹事霍天雯外,還有指導設計方向的歐陽應霽、專責設計的麥家輝及負責插畫的彭子聰。這書的內容分兩個層面介紹深水步:一是以不同人物來展現弱勢社群自力更生的生活,正如霍天雯說:「讓大眾重新認識這一群人的『陽光故事』」。這些人包括有曾經露宿街頭、現在半工讀的設計學生,也有靠拾紙皮廢鐵維生的新移民,甚至有到港尋求政治庇護的非洲青年。這些人的故事交織成一個立體、真實的社群,一個真正存在於深水步內的社群。

 這本書亦從另一角度介紹深水步十間特色老店,反映該區的社區情況,這些歷史悠久的店舖有公和荳品廠、八仙餅家及南昌大押等,各具特色,霍天雯更認為這本書「呈現舊區美態及當時的建築特色,也反映文化及歷史現象」。若要了解一區的社區面貌,莫過於接觸區內的人物與街舖,此書兩者俱備,有助讀者對深水步有更深認識。

 要有效反映舊區面貌絕非易事,在一年的籌備過程中有很多地方要詳細考慮,創作總監歐陽應霽更說,這書的主題能夠順利出版不容易,「這本書題材『另類』,內容如此具體接觸社區及低下層市民的生活,很少大型出版社會考慮這類題材。」表達形式也要顧及,「著重吸引讀者,所以紙質的選用,如何表達正面訊息之餘,又不會給人沉重、沉悶的感覺等等都需考慮。」專責設計的麥家輝說他為此運用大量圖片,「表達主題不要悶,並且要突出生活豐富及色彩。」而負責插圖的彭子聰在表達形式上亦貫徹他們兩位的思想,「先用鋼筆outline,然後用水彩填色,以求表現區內那種舊的感覺及生命力。」

 《活在西九》以紅、白、藍三色為基本色調帶出草根階層的味道,配合插畫及大量人物生活照片,圖文並茂,內容豐富但沒有過份沉重的感覺,讀者可以輕鬆地認識深水步內的人及老店,享受那份「活在西九」的時光。

 近年談到西九龍,目光全是落在西九龍填海區沿海地段,談的都是關於建立一個文娛藝術區。其實「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始於1998年,當年政府為提高本地的文化水準,以及解決場地及設施不足,才開展該計劃,當中最具爭議的莫過於有關流線型天幕的討論,計劃更曾一度停止。縱然文娛藝術區發展未有解決,但歐陽應霽對「西九」所指的地方並不認同,「真正的西九是在深水步」。他認為這區無疑是被忽略,《活在西九》的另一意義就是引起社會的注意,「發展建基於基層市民的生活」,希望外界關注基層市民的生活,使香港的發展得到平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