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鄭文耀表示,外界不要「未審先判」認為局方刻意阻撓教院正名。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李浩彰)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日就教育學院正名一事展開討論。有議員質疑局方對教院正名的條件與其他院校的標準不一,存在著「雙重標準」,直指局方「蝦」教院。教統局回應稱,一直對教院正名持開放態度,至今未收到校方的申請,並強調外界不要「未審先判」,營造局方刻意阻撓正名的氣氛。
議員指雙重標準欺教院
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指出,教統局以往考慮各院校正名,一向只以教師是否有固定薪級表、是否遵守院校角色、以及取得自我評審能力等3大準則作為評審標準。不過,教統局的文件中就教院正名的考慮因素則明顯較多,當中包括:院校未來發展藍圖、設立大學的目的、院校學術和研究課程的質素及學術水平、所提供課程的種類、在教與學方面的效能、內部管治架構、管理層領導的能力、院校財政狀況、持續發展的能力,以及公眾利益等作考慮。
張文光批評政府在事件上準則不一,「由3大條件變為10大理由,明顯反映局方在正名一事上存在雙重標準」。而余若薇更以「龍門」來比喻大學正名的準則,認為教統局刻意「搬開龍門」,是「擺明蝦教院」。
鄭文耀:仍未接正名申請
教統局副秘書長鄭文耀回應指出,局方對正名一事一直持開放的態度,上述所謂的10項條件只是將考慮因素具體而詳細地列出讓外界易於理解而已。而直到現時為止,局方仍未收到教院正名的申請,並強調外界不要「未審先判」,局方將在收到申請後會仔細考慮。
而張文光又於會後質疑,教院在04年4月已取得自我評審資格而符合正名條件,而校董會卻遲至05年11月才成立正名小組,足足延遲19個月,是於理不合。不過,校董會副主席吳克儉則指出,一切按程序進行,並表示對正名前景感樂觀。
十多學生立法會外請願
另外,十多名教院學生,於會前在立法會大樓外請願,促請政府通過「正名」以肯定教院的地位。而一眾師生亦於會後高舉早前於報上刊登的萬人聯署,表明公眾對教院正名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