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2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日本對華政策回到務實層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23]

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日本走出「失去的十年」,這和「中國崛起」一樣,是兩個亞洲大國激動人心的口號和奮鬥目標。日本表明他們尋求雙贏,尋求相互在發展中的互利經濟關係。安倍內閣一向被視為有右翼色彩,如果他們也謀求與中國戰略互惠和雙贏,那麼表明,務實處理中日關係已成為日本的主流。

 日本執政自民黨幹事長中川秀直和公明黨幹事長北側一雄訪華,被首相安倍晉三稱為有成果的訪問,並表示努力使溫家寶訪日成功。看來,溫總訪日的氣氛越來越升溫,四月訪日將是「融冰之旅」的期望有可能實現。

 不過,筆者認為,不要期望中日關係會重現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現的「友好熱潮」,但也不要悲觀至小泉時代的「冷冰」又來臨,因為,現時日本的執政主流務實地將中日雙邊關係繫於「共同利益」的基礎之上。而且,日方表示,安倍內閣確認:亞洲不需要盟主,中日要構築對等關係。日本如果真的以對等雙贏的理念處理中日關係,將能夠認識到「中國威脅論」的荒謬。

日本尋求建立互利雙贏的中日關係

 日本執政自民黨幹事長中川秀直在訪問北京時說,日本走出「失去的十年」,對中國來說是有利的。中國成為一個經濟大國,對日本來說也是有利的。在經濟領域,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往往是雙贏,而非零和關係。這段話,充分表明了日本執政黨對中日關係的務實思考。那就是,中日關係的重點就是經濟關係,安倍訪華與胡錦濤主席確立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就是尋求共同利益的關係。

 日本走出「失去的十年」,這和「中國崛起」一樣,是兩個亞洲大國激動人心的口號和奮鬥目標。日本表明他們尋求雙贏,尋求相互在發展中的互利經濟關係。但事實上,這樣的提法,正是因為日本內部對中國有猜忌和防範,尤其是日本對中國崛起的防備。中國的崛起在日本右翼眼中,等同中國威脅。安倍內閣一向被視為有右翼色彩,如果他們也謀求與中國戰略互惠和雙贏,那麼表明,務實處理中日關係已成為日本的主流。

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是日本朝野共識

 中川秀直稱安倍首相是一個重視國家利益和民眾利益的政治家。安倍努力改善中日關係,並不是為了自民黨利益,而是為了國家利益。不管年中參議院選舉結果如何,安倍首相訪華確立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不會改變。

 由於日前傳出安倍可能今年秋天參拜靖國神社,於是,中川這番話便頗值得尋味,可有多種理解:第一,年中參議院選舉,如果執政自民黨席位過半,安倍繼續擔任首相,因而原定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不變。第二,自民黨即使輸了,安倍也採取反傳統的做法不下台,所以既定路線不變。不過,根據日本現行的體制,自民黨落敗,安倍很難不下台,他硬不下台其實難以施政。第三,即使安倍下台,自民黨或者其他執政黨也不會改變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第四,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面對年中參議院選舉,在安倍民望不高的情況下,安倍也不會打「參拜靖國神社」牌。近期,在安倍內閣也傳出安倍有可能在秋天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多數人解讀為,安倍面對只有四成的民意,有可能打「參拜」牌刺激民望。但從中川的話看,這種解讀是錯誤的,安倍執政後模糊處置「參拜」事宜,是堅定的,不會改變的,而且這張牌其實用處不大,就算溫家寶訪日成功,對安倍的民望影響也不大。在對外關係上,日本人最關心的是朝鮮綁架問題,倒是中國幫助這個問題突破,對安倍有加分作用。不管怎樣,與中國發展「戰略互惠關係」,是日本朝野的共識。

中國的回應同樣回歸務實層面

 中日恢復邦交之初,雙邊關係有段「火熱」的蜜月期,那時「友好關係」是雙邊關係的基調。中國急需日本的資金、技術及日用商品,而日本對中國也有一種贖罪的心情。小泉的「五年冰凍期」,使中日關係走到谷底,但也使日方認真反思。尋找「共同利益」,就是反思的結果。

 安倍內閣在歷史問題上與中國仍有很大的距離,在東海等問題也是寸步不讓,但他認識到以「共同利益」來構建日中關係最符合日本的利益,所以才有上台即訪華的舉動。而中國也在「共同利益」上制訂對日政策,同樣也是回歸務實層面。溫總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兩會記者會上強調,將和安倍首相就建立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內涵達成共識,並建立兩國經濟合作的機制,促進科技教育的交流和人員的往來,特別是青少年的往來。溫總「融冰」,也在「共同利益」層面。(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