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撥亂反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26]
放大圖片

文:林意生

 月前潘國森將王亭之在報章上發表有關粵音之文章編篡成書出版,名為《廣府話救亡》,二人希望此書能夠引起社會關注廣府話正音問題。

 王亭之認為廣府話隨時間而改變,約定俗成,逐漸趨向統一,若強行用一千年前宋代《廣韻》所記載的發音來規範現時的發音,會導致語言分裂,「那是否定現今生活語言的變化」。他認為中原音分六個時期傳入廣府,而廣府話亦保留了不少古音,有的根本不見於《廣韻》,他舉了「泊」為例,「康熙年間的《分韻》詳記廣府話口語,當時口語讀『百』,書面語讀『僕』,現在所謂的正音,卻要跟宋代一樣讀為『僕』,否定了約定俗成」。

 潘國森亦持相同意見,他認為在學術方面,以《廣韻》為基礎而改變現時廣府話的讀音並非好事,「而且《廣韻》也非為廣府話而編,《廣韻》原名為《大宋重修廣韻》,其中的『廣』字並沒有『廣州』或『廣東』的意思」。若用一本古韻書作為正音的標準,那是站不住腳的。

 在教育方面,他認為基礎教育應以社會主流教育為主,亦即要切合現時社會的實際情況,若然教師所教的與學生在社會上學到的不同,便會造成混亂。況且方言音在日常生活已學得到,「不用如此在學校教,那是浪費學習時間」。

 而王潘二人也同樣認為支持正音背後的準則有錯,是雙重標準。王亭之舉了「構」與「溝」為例,「構」依《廣韻》讀「救」(屬g聲),但「溝」依《廣韻》讀與廣東話的粗口相同。讀「構」要跟從古音,讀「溝」則容許照讀今音,「因為在廣府話中那個字音調高而有所避忌」,那是雙重標準。

 對於粵語正音未作詳細公開討論,便要教育界向學童灌輸正音,二人甚為不滿。現時不只是香港電台響應「正音」,而有關教育的部門也向各中小學進行大規模的正音行動,王亭之認為這是製造語言混亂,分裂了「香港話」與廣府話。王亭之表示,希望教統局不要強迫學生學這「正音」語言,「要容許生活語音的存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