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美國校園槍擊案影響深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4-18]

張敬偉

 這場槍擊悲劇也無異於對布什總統的當頭棒喝。任何國家,內政問題都是執政的第一選項,若內政混亂、治安狀況糟糕,人民生活於恐懼不安之中,那是執政者最大的失敗和悲哀。如若再窮兵黷武,將大量國家資源耗費於沒有意義的強權外交上,則更是不明智的行為。

 當地時間16日7點15分(北京時間19點15分),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惡性校園槍擊案。目前,槍擊已造成33人死亡,槍手本人開槍自盡。據美國媒體報道,槍手為一名年輕亞裔男子。案件發生後,布什稱槍擊案令美國舉國震驚。

槍擊案令布什政府內外交困

 這起殘酷的校園槍擊案發生之後,布什總統發表講話,國會中斷會議為死難學生致哀。據警方報道,從目前的跡象看,並無恐怖分子介入的跡象。確實,類似的校園槍擊案在美國並非偶然,據統計,從2005年3月一名16歲的高中學生在明尼蘇達州紅湖中學開槍打死了5名學生、1名教師和1名保安,隨後開槍自殺始,3年左右的時間裡共發生類似事件6起,死亡人數達60餘人。諷刺的是,在去年8月份,弗吉尼亞大學已經發生過類似悲劇。當時一名越獄殺人嫌犯從監獄逃出並且逃到學校附近射殺一名警察。

 校園慘案頻生,這對向來重視生命價值和人權的美國人而言是極大的打擊。每一次的校園槍擊案後,民主和共和兩黨、媒體和民眾總是圍繞著槍械政策、校園治安而爭議不停。本次槍擊案發生的時機比較特殊:一是處於布什政府忙於外交而疏於內政期;二是處於美國大選的前奏和政策醞釀期。因而,美國兩黨和媒體肯定會抓住這一悲劇大做文章。對布什總統而言,可能將面臨著更麻煩的執政困境——內外交困。

槍支管理成老大難問題

 長期以來,兩黨在此問題上存在明顯分歧。共和黨認為滿18周歲的成年人擁有槍支符合美國憲法的精神,因而主張自由擁有槍支。民主黨則傾向於20歲之後的美國公民必須在登記後才允許購買槍支。但是由於「美國步槍協會」等利益集團的壓力,以及美國作為全球最大軍火商背後的利益考量,兩黨在武器管制問題上縱然有量的區別但絕無質的改變。無論驢象,都要尋求這些利益集團的支持。所以,美國槍支管理政策始終處於寬鬆狀態。試想,在一個人手一把槍甚至幾把槍的社會裡,不發生擦槍走火的悲劇才怪。

 去年秋天,在密蘇里州一所中學發生槍擊案後《今日美國》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35%家有學齡兒童的父母表示對孩子在校的安全擔心。美國《時代週刊》也曾經這麼質問:「在一個誰都有槍的社會裡,還有誰是安全的?」可以說,如果美國的槍支管理一直持續下去,類似的悲劇肯定會再次上演。現在的問題是,作為共和黨的布什總統,由於其政策上的傾向,極有可能會引發民主黨對其內政的連番攻擊。在伊拉克、伊核、朝核等問題纏身的情勢下,布什在白宮的日子會更加難過。

校園安全問題再次惹關注

 此外就是這起槍擊案再次引發美國國內對教育環境和教育政策的爭論。一方面是美國教育環境十分開放,校園周圍沒防護圍欄,社會不良分子很容易犯罪。而這個明顯的硬傷卻始終沒有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另一方面是美國的教育政策問題。比如青少年安全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缺失,比如心理健康教育的滯後,比如影視網絡色情暴力文化對校園的侵蝕沒有足夠重視等等。更為重要的是,這次槍擊事件還曝露出警方快速反應能力不足,致使兇手能夠輕易完成殺人過程。目前,人們普遍質疑警方是否受到過兇手發出過殺人威脅。

少數族裔特別是亞裔可能遭報復

 人們最為擔心的是這次槍殺事件有可能會對少數族裔特別是亞裔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據悉,在弗吉尼亞工學院,有近7%為亞裔,而在校生中亞裔佔到3%左右,其中以中國學生居多。由於本次槍擊案的兇手初步斷定為亞裔,未來亞裔在弗吉尼亞甚至全美的境況堪憂。因為在9.11事件之後,阿拉伯裔甚至印度裔居民都曾遭受過攻擊和歧視的困擾。由於本次校園槍擊案死亡人數眾多,全美已經形成了凝滯和緊張的氛圍,難保一些人會對亞裔做出不冷靜的報復行為。而這,也將考驗美國社會處理突發事件以及正確對待少數族群權利的能力。

 這場槍擊悲劇也無異於對布什總統的當頭棒喝。任何國家,內政問題都是執政的第一選項,若內政混亂、治安狀況糟糕,人民生活於恐懼不安之中,那是執政者最大的失敗和悲哀。如若再窮兵黷武,將大量國家資源耗費於沒有意義的強權外交上,則更是不明智的行為。

 在美國的電影中,恐怖的、災難的、幻想的、戰爭的……各種憂患意識的悲劇劇情幾乎都首先在美國這個「自由」的國度上演。這是宿命的巧合還是美國政治必然的邏輯結果,是所有美國人都必須深刻反思的問題。(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