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天主教徒不會將身份宣之於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4-20]

■藍鴻震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新論壇副召集人

 上星期天,因需要與太太到內地辦一些事情,加上有些約會,因此在早一天的星期六下午,便到中環公教進行社的小教堂提前去望彌撒。望彌撒後,準備離開教堂時,很驚奇且高興地碰見香港無線電視總經理陳志雲先生。高興,是因為在那時發現大家同是教友;驚奇,則是因為大家相識了起碼超過二十三、四年,有一段時間更是在政府同一部門工作,最近也曾在不同的場合見面,但直至那一刻我才發現陳總經理是天主教徒。

很少對人宣稱是教徒

 其實,大多數在香港的天主教徒,當被問及自己的的宗教信仰時,都很樂意公開他的宗教信仰。但我們在平時,無論是在工作、社交及娛樂場合,以至與人相處時,均很少宣揚自己是天主教徒。這態度和習慣是否恰當則屬見仁見智,但卻是鐵一般的事實。

 去年,筆者參與選委會選舉時,部分傳媒大感奇怪,為何筆者忽然選擇到宗教界別分組中的香港天主教區參選,認為有取巧之嫌,並對本人教徒的身份存有懷疑。其實,筆者參選一點也不出奇,只是基於天主教徒一般的習慣,筆者一直沒有將自己天主教的背景宣之於口,而且礙於公務員的身份,過去一直沒有參加選委會的選舉,因而引起大家的誤會。

從小受洗信奉天主教

 天主教在香港辦學已有數以百年的傳統和歷史,很多香港人在年青時便受洗入教。筆者年少時均就讀天主教教會開辦的學校,九歲時入讀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修女主辦的德信小學,其後中學也在天主教聖芳濟書院就讀至畢業。十一歲那年,筆者於九龍漆咸道的玫瑰堂受洗信奉天主教,其後,也在同一教堂領堅振。而且,1969年10月,筆者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婚禮,也是在該教堂舉行。

 筆者受洗後,每一個星期天(主日)和大節日時,必定到教堂望彌撒。除非現實行不通,否則我一定堅持上教堂望彌撒,就算去到回教國家,如馬來西亞、信奉印度教的印度等,入住酒店時,我第一時間便會問哪裡有天主教堂,不然心中會很不安樂。

內地不乏天主教教堂

 自1993年起,筆者經常有機會往內地公幹和旅遊。不要以為內地沒有教堂,除偏僻的地方外,在大城市不難找到大教堂。北京市就有一些有悠久歷史的教堂,例如在西城區的西什庫教堂、宣武區的宣武門天主堂,這兩座教堂均有超過二百年的歷史。雖然中央政府與梵蒂岡仍未能正式建交,接觸和談判一直進行中,但中央政府其實對天主教徒和信仰是很照顧的,況且很多古老的教堂也保存得相當好。

 至於每年兩會期間,我多數前往位於王府井內,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聖若瑟教堂。那裡每逢星期日上午八時的主日彌撒必定擠滿了人。除了一些老外教友和內地教友外,還有一些本身並非教徒但慕名而來的內地人士,去感受一下教堂裡的神聖氣氛。相反在歐美各地的教堂,包括:英國的倫敦和美國的紐約,既大且美的教堂多的是,可惜多是冷冷清清的,神聖氣氛不及內地教堂般濃厚和熱烈。(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