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德
儒家學說主要有四本書,大體來講,《大學》是治國之道,被儒家認為是實現政治理想的理論大綱;《中庸》是處世之道,是儒家推崇的處世哲學;《論語》是修身之道,是儒家做人的道理,宣揚君子之風;《孟子》是仁政之道,是儒家治理邦國問題的學說。這四本書,反映了孔子學說體系的基本思想。中國歷朝都崇尚儒學,主因是儒家思想宣揚的種種美德,可以使民風敦厚,形成和諧的社會。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做一個君子,怎樣去做一個正直不阿,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要以身作則,影響大眾為善。並說國家舉用正直的人,人民才會心服。指出只以政令和刑法治理國家,人民就會避免觸犯法令,而內心並不知羞恥;以德政和禮儀感化百姓,人民才會知道錯誤,並存有羞恥之心。
海外華人秉承先人教誨,絕大多數都崇尚儒家思想,許多口頭禪譬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名正言順」、「三思後行」、「不恥下問」、「後生可畏」、「慎終追遠」、「欲速則不達」、「小不忍則亂大謀」、「道不同不相為謀」、「四海之內皆兄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朽木不可雕」等,都是出自儒家經典;更有一些由儒家思想演化的口頭禪譬如「天意不可違」、「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安份守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言即出,駟馬難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求人不如求己」、「君子之交淡如水」、「見義勇為」、「殺雞不用牛刀」等,由此可見儒家思想影響之深遠。
《論語》歷來都是士子之學,是讀書人的學問,民間百姓雖然沒有讀《論語》,但是憑著千年的熏陶和實踐,把《論語》的道德觀念和主要精神思想,融入生活取其精義,當成家教用來訓導兒孫怎樣做人,這些精義被概括成十個字:「忠、孝、禮、義、廉、恥、智、信、仁、勇」。這些訓言已形成一種傳統共識,不能捏造歪曲,所謂「君子之道,焉可誣也」。人們談起《論語》,總離不開這十字精義,認為一旦拋棄了其中「忠孝禮義廉恥」,就失去了儒家道德觀念和精神思想,失掉了《論語》的精髓!
孔子教人要好學、博學、增進智慧、明辨是非;做人隨和但立場堅定;要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強求、要能看得開;對正義的事要果敢地去做;要有仁愛之心,能推己及人;所以儒家知命達觀,知足常樂,助人為樂,問心無愧,心境坦蕩,內心充實安樂。孔子說學習中自有樂趣,與知己朋友聚首自有樂趣,失意時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從吾所好」,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各得其所。(原文過長,經編輯節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