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之前,一群支持香港回歸祖國、支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對香港前途充滿信心的愛國愛港人士,雖受到港英政府、反對派的歧視及矮化,仍然無懼壓力,成立多個政黨、政團評論時政,聯絡志同道合之士、積累經驗,在逆境中不斷成長,成為特區成立後本港政壇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眾多的愛國愛港政團當中,以民建聯遇到的挑戰最多,起落也最大。民主建港聯盟於92年初成立,籌委會成員共有18人,包括曾鈺成、譚耀宗、程介南、陳婉嫻、葉國謙、陳鑑林等。立黨宗旨為憑藉對香港的承擔和與中國政府溝通合作的誠意,堅信可以對香港和祖國有所貢獻,使香港在97前後維持穩定繁榮,保持平穩過渡,並且在97年後發展得更好,建設得更好。
監督政府 是其是非其非
但反對派和港英政府從一開始就以「親中」、「保皇」標籤民建聯,遇事即以此作惡意抹黑,選舉期間尤甚,企圖令市民對愛國愛港團體敬而遠之。民建聯雖一直處於不利位置,但堅守重視民生的原則,埋首紮實開拓地區服務,而反對派只空喊口號,憑所謂的明星效應而不屑於在地區耕耘,此消彼長的情況下,民建聯逐漸在選民心目中佔有一定位置。在區議會選舉中,民建聯的成績都算理想。但民建聯領導層也明白不能因此自滿,或者只樂於扮演地區政黨。而是不斷強化自己的政策研究,就更廣泛和宏觀的事務發表政見,對特區政府也真正做到「是其事、非其非」。民建聯黨務不斷壯大,自然成為反對派的主要挑戰對象。03年,沙士疫情、23條立法風波及7.1遊行,令素來支持特區施政的民建聯成為發泄怨氣的對象,於11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遭受打擊,失去一部分議席,前主席、行政會議成員曾鈺成引咎辭職。
整合力量 迅速發展壯大
在困難環境下,民建聯沉著應戰,終在04年立法會選舉中重振旗鼓,一舉取得12個議席,在政治烏雲密布的大氣候下,逆勢爬升為立法會第一大黨,後更與另一個愛國愛港政團——港進聯「合併」。成立於94年7月的港進聯,其創黨成員來頭不小,以愛國工商、專業人士為主,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港事顧問及預委會成員。民建聯與港進聯的合併,象徵著愛國愛港政黨一次整合,也是集中力量,以謀更大的發展。新成立的「民主建港協進聯盟」(繼續簡稱民建聯),黨員人數增至2,400人,成為跨階層政黨,一舉打破「老土、僵化」的基層政黨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