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江門延展珠三角無限空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1]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劉慧華 通訊員卓國雄 鄧燦暉

 在珠三角東部城市資源、空間日漸受限的時候,港資港企一直在尋求新的出路。江門豐富的土地資源、優越的區位和作為粵港澳通往粵西及大西南的交通樞紐,無論是製造業或是第三產業都有廣闊發展前景,成為港商繼續聯贏珠三角重點拓展的新疆土。2003年,香港大學亞太研究所發表研究報告認為,江門擁有很大的發展合作空間,建議把江門列為與珠三角西岸城際合作的首選。自此,粵港合作在江門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和發展,江門隨之成為珠三角快速崛起的新星。

回歸十年譜合作新篇

 江門與香港兩地同宗同源,6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人祖籍江門。一直以來,江港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十分密切。回歸十年來兩地的交往更加頻密,層次也越來越深,特別是在經貿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雙贏。據統計,2006年江門全市實際吸收來自香港的投資3.74億美元,合同外資8.21億美元,合同外資數是1997年的5倍多(註:從2004年開始,實際吸收外資統計口徑改變)。對外貿易方面,2006年江港兩地外貿進出口額達到25.35億美元,比1997年的16.8億美元增長50.89%,其中江門對香港出口23.51億美元,比1997年的13.66億美元增長72.11%。江港合作的成果巨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香港成為江門最大的經貿合作夥伴。2006年,來自香港的實際外資佔全市實際吸收外資的55.09%,外貿進出口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23.48%。

 二是兩地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從2004年開始,江門市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連續三年在德國、日本、美國舉辦「香港/江門推介會」,利用香港作為全球金融、船運中心的地位,結合江門製造成本優勢,聯手對外推廣,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人才培訓方面,江門市對外經濟貿易局與香港品質保證局、香港貿易發展局每年都有十幾期的培訓合作,每年培訓上千人次,大大提高江門本地外經貿企業人才素質。

 三是香港成為江門市企業對外出口的重要窗口。香港汽車零部件展、香港中小企業展等許多行內知名展覽,一直是江門市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快速發展添珠三角後勁

 連續四年增速超全省。近年來,江門市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2006年全市GDP 921億元,增速15.3%,增幅創近11年新高: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億元,增長21.68%,增幅創12年新高,連續四年超過全省財政收入平均增幅。今年,江門GDP將超越1000億大關。

 「十一五」實現「四個翻一番」。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全省實現寬裕型小康,珠三角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藍圖宏偉,催人奮進。江門作為珠三角一員,不僅不能拖後腿,還要為珠三角的發展增添後勁。江門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到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人均生產總值均比2006年翻一番,分別達到1800億元、4200億元、100億元和6000美元「四個翻一番」以及各項目標任務。為此,江門將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大力實施五大戰略,即工業強市、民資外資富市、科教立市、環境優市、和諧興市戰略。努力做到「三突出、三優先、兩確保」:即突出抓好招商引資、突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突出區域協調發展;節約優先、教育優先、富民優先;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的先進性。

 在建項目投資額2000多億。目前江門全市在建和計劃建設項目1000多項,總投資2000多億元,其中投資50億元以上的有6項。這些項目投產後,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帶動作用,四個翻一番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令江門成為當之無愧的珠三角最具發展後勁的地區。江門加快發展為江港合作打開更大的空間,香港可以在江門發展過程當中覓得商機。

五大優勢成投資首選

 土地資源優勢。土地是可持續發展之本。江門土地面積9541平方公里,海島岸線615公里,是珠三角土地資源最豐富的城市,約佔珠三角總數的1/4,是東莞的3.8倍、佛山的2.5倍。在未來發展中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是招商引資、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前提,無疑江門已成為投資的黃金寶地。

 交通發達優勢。路通是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必要條件。江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50公里,居全省地級市第一位,位居全國前列。特別是濱江大道的建成通車,拉動了濱江新區的開發建設,將帶動周邊60平方公里區域開發建設;將提升城市品位,增加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50%,增加城市人口60萬;新區創新理念引水入城,將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近年來,江門投資環境大為改善,去年被世界銀行評為中國投資環境「銀牌城市」、中國最好的製造生產基地之一。

 直購電優勢。電價優勢是招商引資的「聚寶盆」。在國家、省及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台山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工作已經啟動,這是全國唯一一個點對多點的試點,用戶每度電可節約0.11元左右。可以說直購電試點使江門具有很強的產業吸引力和競爭力。

 僑鄉優勢。僑資僑力是加快發展的推動力。江門是著名僑鄉,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376萬人,遍佈世界11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港澳有150萬。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僑胞捐資五邑家鄉公益事業超過50億港元,興辦企業3000多家,投資超過109億美元。海外僑胞情繫桑梓、造福家鄉的鼎力支持,是不可估量的生產力。

 文化遺產優勢。文化遺產是城市文化底蘊和品位的象徵。開平碉樓與村落是中國2007年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是我省「零的突破」,6月底將提交世界文化遺產大會表決通過。碉樓與村落申遺成功,將大大提升江門的國際知名度。世界文化遺產既是難得的文化品牌、城市品牌,也是無形生產力和影響力。

生態環境增吸引力

 一直以來,江門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非常注重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相統一,處理好既要經濟快速發展又要確保良好環境的關係,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GDP的快速增長。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江門的生態環境建設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並率先在珠三角獲得了「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榮譽,成為珠三角人人嚮往、宜商宜居的優美城市。優良環境成為江門人最引以為豪和最值得對外稱道的優勢。將來,江門將繼續採取有力的環保措施,確保「山青、水碧、天藍、地綠」,增強環境吸引力,為廣大投資者創造一個理想的投資置業和居住、旅遊的天堂。

 2002年以來,江門通過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了經濟速度、效益的同步提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佔GDP比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重工業佔工業比重有新提高,分別達到5.5%、28%和43.4%,比2002年提高1、12.4和9.5個百分點。二是單位GDP建設用地大幅下降,每新增億元GDP新增建設用地由2002年的34公頃減少到9公頃,下降73.5%。三是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大幅下降,比2002年下降了47%。

 2002年以來,江門市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力度。一是把環境保護納入各級政府重點考核目標,「十五」期間全市環保投資72.22億元,比「九五」期間增長1.6倍,新建成6家城鎮污水處理廠;二是堅持招商引資「綠色門檻」制度,僅2006年,就否批了45個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0億元;三是加強社會監督,對重點行業設立「環保投訴獎」,建立環保監督員熱線聯繫制度。四是提高投資強度准入門檻,全市工業項目平均投資強度由2002年的每畝46萬元提高到110萬元,提高了1.4倍。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