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藍帶策略招商 莞港聯袂展拳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1]
放大圖片

——莞港連城.聯贏 系列之二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陳光宗

 過去10年,不管是東莞先有情,還是香港先有意,莞港義無反顧地聯合進行全球拓展推廣。莞港產業連城不僅體現在兩地之間,而且捆綁式一道放眼全球,共同締造互利共贏、友好和諧的城市「藍帶戰略」聯盟。

 站在全球角度看莞港10年的互動,莞港優勢互補共拓全球市場,無可避免成為粵港合作炫目的亮點,亦成為大陸各城市區域競爭與合作的典範。

 自2003年至2006年間始,莞港發揮互補優勢向全球三大洲聯袂出擊,足跡踏遍了亞洲、美洲、歐洲,聯合招商推介活動超過10場,兩地這一創新的招商方式收效顯著,每次出擊都達至目標,拜訪了一批老客戶,結交了一批新朋友,簽訂了一批新項目。

 外國企業家們對莞港合作模式很感興趣,充分肯定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這一務實策略。2007年元月,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接受本報採訪時再次表示,莞港捆綁海外招商效果好,這一舉措將繼續加強。

融合優勢 加速發展

 作為珠三角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東莞與香港一直保持著緊密的經貿關係。正是通過莞港「前店後廠」的合作模式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實現了東莞經濟的初步起飛,同時也造就了香港經濟上世紀八、90年代的輝煌。但經濟發展到今天,莞港「前店後廠」的模式以及中低端製造業合作水平,特別是隨著兩地人力、土地、環境等生產成本的上升,顯然已無法滿足當前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競爭的要求。

 從全球產業格局及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作為大珠三角區域內兩個重要的經濟實體,莞港更需通過深層次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推動各自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莞港兩地意識到,必須把東莞的製造業優勢和香港的產業支援服務業優勢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製造業的合作水平和改變合作方式,攜手全球拓展推廣,才能增強兩地區域競爭力。

每年引資逾千新項目

 東莞通過與香港合作在國外推介招商和提高引資門檻,有效宣傳東莞的良好投資環境,有效提升對外引資的質量和水平。

 近幾年,東莞每年都有1,300多宗新簽項目和2,300多宗增資項目,實際利用外資均保持10%以上的增幅。目前,東莞經濟態勢由外源型經濟為主帶動著內源型經濟的高速發展,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繼續保持全國地級城市第一位,城市綜合實力躍居中國百強城市第十二位。

 事實證明,在香港的帶動下,東莞開始真正具備了全球化思維和國際化視野。當大陸各地市奔赴珠三角進行「撬牆腳」時,揚名國際製造業界的東莞已與香港一道全球共締城市「藍帶」戰略聯盟,共推產業帶、城市帶,共拓全球市場,其學習力、思創力是驚人的,人們眼中的全國中小地級市狀元果然名副其實。

劉志庚:高度融合互利雙贏

近年來,「藍海戰略」思潮在產業界、企業界和城市區域競爭中興起,其核心思想是擺脫競爭、另闢蹊徑、超越邊界、開拓空間,其理論基石是思維方式的創新、價值創新以及對現有價值元素的重新排序,通過系統創新實現更高層次發展,不再糾纏於瓜分不斷縮小的現有需求,也不光只想到壓制競爭對手。在全球創新理論中,「藍海戰略」已經替代了對立硬碰、同質廝殺和你死我活的「紅海」戰略。—筆者按

 縱觀「藍海戰略」的思維方式,與新時期莞港合作模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筆者就此採訪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時,他指出,這種基於「藍海戰略」,基於高度融合形成的城市帶、產業帶,進行互利共贏、友好和諧的城市競爭與合作,為城市競爭「藍帶戰略」。

城市帶和諧競爭

 劉志庚指出,當前,珠三角的一體化趨勢日益增強。特別是廣州、東莞、深圳、香港之間,已形成了一個聯繫緊密、活力四射的城市帶。東莞具有怎樣的優勢和特色,應該在珠三角經濟圈中特別是莞港合作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一直是東莞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一個城市的角色定位,是在綜合分析它的經濟基礎、城市基礎、地理條件及未來發展潛力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城市的地位和發展方向的。思考東莞現有的經濟基礎、綜合實力和發展潛能,他認為,東莞要想有所發展,必須大力實施錯位發展的「藍帶戰略」,就是避免形成同構競爭的關係,在產業布局、城市功能佈局上不搞同構化,而是積極構建高度融合的城市帶、產業帶。

藉港拓海外市場

 劉志庚說,放眼中國,可以發現,以往經濟圈或者城市合作構建的基礎是「同質性」,即主要由地點相鄰、經濟結構相似的成員組成,經濟發展條件和水平相當,並通過規模效應、集聚效應放大該地區的優勢。而莞港合作明顯突破了區域經濟「同質性」局限,莞港合作的優勢就在於其產業差異明顯,經濟互補性強。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之一,在轉口貿易、遠洋運輸、金融服務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而東莞作為國際知名的製造業基地、華南鐵路樞紐,既有窗口通向世界,又有腹地可為依托,利用國內國外的資金、技術、市場、人才等資源的條件得天獨厚。

有效帶動莞品牌

 他闡述,在這種戰略思想的指導下,莞港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方式不斷創新,莞港之間已經形成了三種關係,即爭取國際國內市場的同盟軍、打造IT強市的好夥伴、眾多領域的合作者。

 港資在東莞的成功發展,不僅給東莞帶來了資金、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營銷經驗,帶動了本地民營企業的發展,還使「東莞製造」的品牌更響,從而達到雙贏。

 特別是近年來,東莞市政府、市外經貿局與香港投資推廣署、香港貿易發展局等投資促進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非常頻繁,共同在海外投資推介活動,向全球共推產業帶、城市帶,共鑄城市、產業品牌,共拓全球市場,取得了可喜成效。他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與香港投資促進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擴大聯合招商推介的覆蓋面,吸引更多客商前來東莞投資置業。

基礎堅固 發展邁高端產業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東莞報道】莞港攜手海外旨在告別低端運作,沿製造產業鏈走向高端,從相對被動走向相對主動,聯合招商直指高創意、高科技、高知識產權、高增值的產業領域。

藉港提升高科技

 眾所周知,東莞目前面臨人力、土地、環境、社會等四個難以為繼的局面,低端製造業已經發展到瓶頸地步。昔日引以為豪的「東莞製造」若無改變將走進泥潭,東莞冀望藉助香港支撐工業發展的服務業和金融服務業當作重點,捆綁優勢進行招商,旨在引進高創意、高科技、高知識產權、高增值的產業和外資跨國公司,從而進一步提升外資質量和製造業的水平,推動莞港雙方從「前店後廠」的出口加工模式,向「香港設計、東莞製造」、「東莞製造、香港營銷」乃至「共同研發、共創品牌、共同營銷」的模式轉變,共同提升競爭力,互為市場,共享商機,實現互利雙贏。

 香港的服務業程度相當高,服務業所佔的生產總值比重高達86%,其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中心、航運物流中心地位鞏固,是中國最為成熟的「經濟總部」重鎮。目前,海外企業及跨國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地區總部或營銷中心近4,000家,吸納的香港員工超過10萬人。

鞏固港經濟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的強勁發展為香港產業支援服務業提供了高度發展的平台,製造業與服務業變成唇齒相依的緊密關係。可以說,珠三角特別是國際製造業重鎮東莞的製造業水平提高了,外企投資增加了,外資質量提高了,那麼香港的產業支援服務業也就隨之更加發展,其「經濟總部」的機率也就增加。海外聯莞招商,具有「四高」特徵的跨國公司和世界五百強企業便成為莞港共同的目標所在。

莞港招商好評如潮

 李小蘇(中國駐馬賽總領事館總領事):讚賞東莞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肯定東莞與香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這一務實的招商模式,她認為這是國內在馬賽舉辦最成功的推介會。

 法馬通公司高層:由於東莞法馬通(位於沙田鎮)的成功,公司總部正計劃逐步把北美及東南亞的業務轉來東莞。

 雀巢公司副總裁包必達先生:雀巢公司在東莞(位於南城區)投資十多年,東莞雀巢健康成長的經歷證明東莞這個地方非常適合外資企業的發展,並表示雀巢公司在東莞投資將不斷擴大。

 飛利浦公司亞太區主席總裁文安得先生:在東莞(位於黃江鎮)投資的飛利浦(廣東)有限公司是飛利浦在全球發展最快的企業,公司還計劃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使其半導體元件的年產量從270億粒增至450億粒。

 世界500強企業通用電氣(GE)公司:希望與東莞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共促發展。

 加拿大Celestica公司副總裁Herrmann Lau:在會上講述了該公司在東莞的兩個生產基地成功的經驗。多倫多各界人士對此次會議十分關注,反應熱烈。

近年莞港聯合招商列表

在亞洲地區:

 2003年以來,每年參加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中小企業市場推廣日」活動;

 2003年3月,莞港在韓國主辦「香港-東莞:中國之生產平台」專題推介會;

 2004年4月,莞港聯合舉辦「如何利用香港優勢實施東莞企業走出去」戰略研討會;2004年4月,莞港在香港舉辦了「香港東莞共享CEPA服務業商機交流會」;

 2004年5月,莞港在新加坡舉行「香港及東莞——您的中國策略夥伴」投資推介會。

 2006年6月,莞港聯合在香港舉辦了「莞港服務業合作交流會」。

在美洲地區:

 2003年11月,莞港在美國硅谷舉行「香港-東莞投資環境推介會」;

 2005年10月,莞港在加拿大多倫多成功舉辦了「香港——東莞投資推介會」。

在歐洲地區:

 2004年10月,莞港在法國聯合舉辦「香港—東莞,你進入中國的最佳策略夥伴」投資推介會;

 2006年4月,莞港在丹麥哥本哈根聯合舉辦的「香港—東莞(北歐)投資環境推介會」;

 2006年9月,莞港在莫斯科舉辦了「東莞市貿易投資推介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